莴苣病害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莴苣病害

莴苣叶干尖病害之一:莴苣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叶片病斑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从叶尖或叶缘发病,形成褐色湿腐不规则形病斑,有时呈“V”字形或半圆形;另一种病斑从叶片内部发生,呈近圆形。灰霉病病斑一般较大,有明显轮纹,湿度低时病斑易破裂。茎上病斑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期扩大后形成褐腐,与茎连接的叶片,从叶柄开始,沿叶柄向前扩展,形成深褐色斑,最后整株逐步干枯死亡。潮湿时病部表面上产生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莴苣叶干尖病害之二:莴苣霜霉病

霜霉病是莴苣生产上的一大主要病害,莴笋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莴苣生理性病害一:莴苣叶焦病

莴苣叶焦病症状

外侧叶片或心叶边缘产生褐色区,有的坏死,有的波及到叶脉,组织坏死后,易被腐生菌寄生。叶片失水过多表现叶色淡、脉焦或叶脉间坏死,叶片水分严重不足,出现叶焦或叶缘烧焦或干枯。

莴苣叶焦病形态特征

菌体杆状,具多根极生鞭毛,生长适温30℃,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菊苣外,还可侵染莴苣、卷心菜、花椰菜、番茄、芹菜、茼蒿等。

莴苣生理性病害二:莴苣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粉。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赂上部叶片蔓延,整个叶片呈现白偻,致叶片黄化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据小编了解,莴苣叶片发红跟莴笋叶子发红是一个原因,可能都是根系弱,吸收能力差,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供地上部茎叶生长需要,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因此并不一定是病害所致。

莴苣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褐斑病、灰霉病等。

莴苣霜霉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霜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莴苣褐斑病防治方法

1、莴苣霜霉病危害症状

莴苣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叶片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叶背面长有白色霉层,逐渐向上发展蔓延,后期病斑变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联成一片,叶片发黄干枯,最后发展到莴苣表面变褐变黑,甚至整株腐烂。

2、莴苣霜霉病发生规律

莴苣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卵菌纲盘霜霉属,莴苣盘梗霉菌(Bremia Lsclucae. Regel)。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在秋播莴笋上度过一段时间,为下季初侵染来源,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昆虫传播,接触寄主后,主要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可反复侵染为害。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温湿度,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为6~10℃,适宜温度为15~17℃,病菌侵染需要85%以上的相对湿度和一定结露时间,因此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在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病害发生较重。

莴苣苗期病害一:莴苣霜霉病

莴苣霜霉病又叫“火风”病。该病先出现于近地面叶片,后逐渐向上,叶片呈现淡黄色斑块,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层,有时叶的正面也能见到,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后期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枯黄。

霜霉病是莴苣生产上的一大主要病害,莴苣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莴苣霜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枯干。

莴苣根部病害一:莴苣根肿病

莴苣根肿病仅危害根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被害。初发病时,肿瘤表皮光滑,圆球形或近球形,后表面粗糙,出现龟裂,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发出恶臭。病原菌主要在根的皮层中蔓延,使被直接侵染的细胞增大,并刺激周围的组织细胞不正常分裂而使根部肿大,形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肿瘤。主根肿瘤大而量少,而侧根发病时肿瘤小而量多。根部受害后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使叶色变淡,生长迟缓,矮化,发病严重时出现萎蔫症状,在晴天中午病症明显,起初夜间可恢复,后来则整株死亡。

莴苣根部病害二:莴苣软腐病

主要症状

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1、灰霉病

灰霉病发生迅速、传播快、病原菌产孢量大、易产生抗药性等,非常难以防治。

症状识别关键点:灰霉病菌能够侵染植株花、果、叶、茎等部位,多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染,后向果实扩展。

2、菌核病

菌核病是蔬菜上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能够危害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豆科等多种蔬菜作物,尤其是在低温、雾霾天多的条件下、棚内湿度较大时发病重。

症状识别关键点:菌核病主要危害蔬菜作物的茎杆、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茎杆、果实腐烂,植株枯死。

该病多从植株的茎基部或中下部较衰弱或积水的老黄叶、花器、幼果开始侵染,病害发生初期表现水浸状浅褐色或暗绿色不规则坏死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展,病组织明显软腐。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一、怎样防治莴苣茎腐病

(1)种植前彻底清园、翻晒土壤。结合整地,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均匀的药剂5-8克,用适量细土拌匀撒于畦面,再用锄与表面土混匀消毒。

(2)与水稻轮作;提高畦面,不要大水漫灌;适度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

(3)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撒少量药土消毒。

(4)药剂防治:苗床一旦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然后用药剂喷雾或者浇灌,控制病害蔓延。注意用药剂喷雾或灌根以后,撒些草木灰和细干土,降湿保温。

二、莴苣褐斑病如何防治

(1)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

(2)清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天达2116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