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滑野冰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公共场所安全 > 内容
公园滑野冰

佰佰安全网小编认为:在公园滑野冰属于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不算违法行为。

落水后该怎么施救?

在不慎落水的一瞬间,落水者不要惊慌,因为冬季身上的棉衣、羽绒衣中含有很多空气,在落入水中的一瞬间,暂时不会下沉,且身上也不会立即感觉到冰水的寒冷。这时,就要争取时间尽力向冰洞边缘接近,当水侵入棉衣后,要赶紧脱掉,以免增加负重,在开始接近冰洞边缘时,不要急于做出爬上冰面,要先将冰洞边缘的薄冰打掉。上冰时动作要平稳,身体与冰面的接触面积要尽量大,争取一次成功。

如果坠落的地方是流动的水域,那么落水后务必保持身体露出水面,因为一旦被活水冲入冰层下面,任何生还希望都不复存在。如果实在出不来,落水者不要乱扑腾,保持体能,可将双手放在冰面上,即使失去意识也不会重新滑落到水里,从而获得更多的营救时间。

滑野冰4大隐患

1、易发生落入冰窟窿溺水事件。

2、易引发碰撞、打架斗殴等问题。

3、冰面障碍物多,易造成摔跤、骨折。

4、受伤后无人及时救护。

正规冰场4大保障

1、冰层达到15厘米以上,冰场才能开放。

2、每天派人测量冰层厚度并进行冰面养护;有专职的安全员监督滑冰者的安全。

3、有急救医疗站或医疗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

4、一般门票会含有保险,发生事故可以索赔。

元旦期间,各大公园的冰场相继开放,让很多游客体验了一把冬季的冰上乐趣。然而,少数游客偏偏喜欢在野冰上行走、玩耍,十分危险。据不完全统计,北海、陶然亭、玉渊潭等几大市属公园每天都要劝阻千余人次滑野冰。

昨天中午11时30分,玉渊潭公园东、西湖之间的湖堤上出现五六名大学生,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忽然,其中两人跳到冰面上追闹起来。小编看到,这里的冰冻得并不结实,估计只有几厘米厚,而且薄厚不均,闹不好就得掉进冰窟窿。正当另外几名学生也想效仿时,旁边一位工作人员及时制止:“这里危险,请不要在这儿滑冰!”

下午2时,室外温度约为3摄氏度。陶然亭公园云庵桥附近的冰面上,一对老夫妻搀扶着慢慢前行,对湖岸上悬挂着的“薄冰危险,禁止上冰”的警示横幅视而不见。原来,他们要到西岸去,想“抄个近路”。几米之外,四五块薄冰撬起,依稀能看到水在冰下流动……

老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但是这两年都是暖冬,大石河等河流的冰面并没有完全被冻上!冰面厚度不均匀我们的肉眼不能判断是否安全!2017年1月19日上午,大石河红领巾公园发生了一名儿童不幸落水的悲剧。生命没有如果!死亡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在她人生刚刚要真正开始的时候就失去了,人们不能不感到难过。这种意外真的不能避免吗?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请大家不要滑野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因天气日渐趋冷,地区部分河湖水面冻结,居民“滑野冰”现象开始出现,安全隐患突出。为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减少“滑野冰”等不安全行为,街道联合河湖管理处第三管理所,重点针对怡龙别墅东侧护城河冻结河面等“滑野冰”集中区域,多措并举开展专项清劝巡查行动。一是现场宣传,提高意识,通过现场悬挂横幅和标语,宣传“滑野冰”的危险性,提高居民安全意识;二是现场清劝,引导退出,告知居民该处冰层较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引导居民退出,前往正规场合滑冰。

在八一湖的冰面上,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人滑野冰,今年也不例外。三天前发生的密云祖孙二人掉进冰窟窿不幸身亡的事故,似乎并未引起这些滑冰爱好者的重视。虽然河道管理人员会不时上前劝阻,但拦不住这些冒险的人们。

大家如果发现公园有滑野冰现象,及时向公园管理处报告,由公园的工作人员制止滑野冰的危险运动。

最近天气逐渐转暖,湖面的结冰开始慢慢融化,但在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水系内仍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滑冰,一些无照商家也看准了这一商机,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出租冰车。近日,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奥林匹克公园执法队就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突击检查。

在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水系边,记者看到有不少市民在此滑野冰,而就在一边的横幅上明明就写着“冰面滑冰危险,请不要在此滑冰”的警示标语。在监控画面里还可以看到,整个龙形水系上有多处并没有完全结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这样的冰面上滑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记者走上冰面可以发现,用脚踩在上面,有的地方还在往上渗水。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