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法> 案例> 治安案例> 正文

秋瑾雕像铜剑5年被盗7次 景区文物因何屡遭破坏

2015.07.09 17:511823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世茂广场上有多位名人的铜像雕塑,其中秋瑾的雕像尤为传神,鉴湖女侠挥剑向天意气风发,许多游客都会在此留影。不过,自从这座雕像2010年被安放到此后,女侠的宝剑屡遭偷窃。2015年7月6日清晨,宝剑再次消失,细细算来这已经是第七次了。

秋瑾雕像铜剑5年被盗7次 景区文物因何屡遭破坏

秋瑾雕像的宝剑屡屡被盗,让不少前来世茂广场观瞻的游客非常失望,但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广场还是文物局、规划局似乎都有苦水要倒。丢剑要补,补了又丢,丢了再补,这样的恶性循环,除了反映出部分游客文明素养不高外,相关部门也不仅仅是一声“不归我们管”就能推卸的。

秋瑾雕像铜剑5年被盗7次 景区文物因何屡遭破坏

其实,这样的文物保护安全事件在我国并非个案。2013年7月27日,北京颐和园智慧海外墙的琉璃佛像的佛头被破坏。2013年7月27日,某媒体首页发出了一条名为《北京颐和园佛香阁部分佛头被“斩首”》的新闻,并配发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琉璃佛像的特写,佛身呈黄色,雕刻细致,衣褶清晰可见,胸前戴着佛珠粒粒可数,手捧蓝绿色宝瓶。但是,佛头已不见,留下了一块灰色的印记。

相似事件盘点:

多处景点和文物惨遭路培国刻字 网友一片声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石刻,被一名游客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并刻明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30日。碑文遭路培国刻字一事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有网友举报,这个叫“路培国”的三年前曾在杨升庵的《临江仙》上题字!【详情】

山西国家级文物古建遭疯狂偷盗 商贩月进上千万

据报道,天仙庙门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石雕石狮子,如今竟被洗劫一空。偷盗肆虐,古建惨败不堪。记者找到交易黑市,看到古宅,柱础、门墩、拴马石等上万件老物件,生意火爆,商贩月进上千万。【详情】

盗墓笔记小说粉丝偷盗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被捕

一本风靡一时的盗墓题材小说,让几名忠实粉丝聚到了一起,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对待小说中的内容,反而不惜触犯法律偷盗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详情】

女雕像被袭胸掉色市民无奈为其遮羞

2015年6月7日,有网友反映,曾被媒体报道过昆丽河畔常年被“袭胸”的女雕塑被人裹上了床单。记者再次来到昆丽河畔,看到女雕塑的胸部和下半身,被人围上了粉色的床单,之前被路人“袭击”的部位,已经被全部遮住。【详情】

游客不文明行为再现:西安杨贵妃雕像遭游客胸袭

陕西西安华清池景区内的杨贵妃雕像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遭缺德游客“胸袭”及“非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宝石山景区,则有人冒险攀爬山崖“走捷径”,当中甚至有家长带同子女一起,险象环生。【详情】

秋瑾雕像铜剑遭盗事件被曝出后,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那么本应该受到保护的文物又因何屡屡遭到破坏呢?

一、公民文保意识不强

我国虽是文明古国,有数千年历史,文物遗迹众多,然而文物保护意识却是近些年才兴盛起来的。当然,确切论来,近代以来我国不乏呼吁文物保护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曾说“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令民知敬贤英。”然而这样的呼吁由于时势动荡,民智未开,并未普及到普通民众中。直到建国后,形势稳定,文物古迹保护才提上日程。然而不幸的是,建国后我国又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民众心里更渴望的是摆脱自己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加速将我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追赶西方。于是两者权倾之下,保护古迹文物被民众无情舍弃。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不复存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文物古迹更是被视为封建残余,被毁文物不计其数。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公布比较完整的文物保护法。然而这样的法规在普通民众中却未能激起多少涟漪,其中没有多少能被强制执行的惩罚措施,各种文物古迹保护规定散落不同的法律法规及通知中,且存在多头管理,故而一直得不到有效执行,更得不到民众重视。

秋瑾雕像铜剑5年被盗7次 景区文物因何屡遭破坏

从政府角度来看,虽然我国文物保护法正在逐渐完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升,然而整体上说来文物保护投入力度仍旧不大。而且在这样市场经济观念席卷上下的时代,人们评价一事物时总要与市场挂钩,利益至上;再加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这样普遍的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席,导致人们在旅游中对文物古迹也不够重视,只将其当做自己出门旅游的一个装饰,更别谈尊重古迹了。

二、我国惩罚力度不足

对比国外,我国法律对在古迹上刻字行为的惩戒非常仁慈。国家旅游局在今年五一前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游客不文明行为”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都被列入不文明行为记录中。游客不良信息将会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可以说,这样的办法对游客震慑大于惩罚,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比较明显的不文明行为,导游在和游客讲注意事项时也能比较有底气,和之前软性的道德谴责相比,更能起作用。

同时,4月24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修正》,其中第66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这条规则同时也对游客起了警告作用。在此之前该法第66条并未规定到比较不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只是针对了开发商损毁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处罚于开发商而言只是九牛一毛,相较于开发建设后所得的丰厚经济收益,实在不值一提。

秋瑾雕像铜剑5年被盗7次 景区文物因何屡遭破坏

这样的规定办法于之前单纯的道德谴责而言,不得不说是进步,然而其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仍是一个疑问。因为从法规办法上看,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界定仍不够明晰,且惩罚力度严格说来并不大,而且在具体执行中能否被严格对待也不确定,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其实还是靠道德。但游客的文明素养的形成不能单靠道德约束,法治更是关键。比如在印度,损毁古迹将处以最高5千卢比罚款,或判处最长3个月监禁,或两项处罚并行。在俄罗斯,违反《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修正案的个人,最高可获20万卢布的罚款。而在埃及,违规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最高可达10万美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过于温和的措施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形同虚设。

三、文物屡遭袭社会需反思

出行在外,一个人代表的就是一家一地区甚至一国家的形象。层出不穷的破坏文物现象折射出我国文明与法治的败笔。纵然根源是文明素养的欠缺,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过往那么多年仅靠道德约束的无能为力。许多人认为根治不文明出游应从学校的教育、父母的耳濡目染入手,从小树立知礼仪、明荣辱的防火墙,形成全社会遵守的公共道德共识。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紧要工作应当是加紧法制建设,并且在执行上加强力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在有效实施中,法律才能彰显其作用和价值。同时全社会必须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监督的氛围,鼓励举报不文明行为,从外在环境遏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各个方面都孕育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但在公民素质方面我们还要注重公民思想教育,提高自身文明素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体,向公民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使公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责任编辑: 杨赓 )

展开剩余全文
分享到
  • 微信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人人网
  • 腾讯微博

相关法规

关于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2017.09.28 4451

公安部关于如何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中“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的批复

2017.08.07 6457

关于武汉市禁毒条例[已被修正]

2017.08.04 5947

关于山西省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17.08.04 5083

关于浙江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

2017.08.03 4404
加载更多

相关案例

店家为降成本费心机 食品车内装油漆

店家为降成本费心机 食品车内装油漆

2017.12.06 5503
某男子驾车失控断送妻子命 涉嫌交通肇事罪

某男子驾车失控断送妻子命 涉嫌交通肇事罪

2017.11.25 6630
南昌某男子上演“跳楼秀”要被治安处罚

南昌某男子上演“跳楼秀”要被治安处罚

2017.11.22 7878
内黄县七旬老翁偷玉米 当场被捉悔莫及

内黄县七旬老翁偷玉米 当场被捉悔莫及

2017.11.15 6428
山东某男子坐公交中途下车要求退钱 遭拒拔走车钥匙

山东某男子坐公交中途下车要求退钱 遭拒拔走车钥匙

2017.11.13 5263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