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劳动安全 > 内容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顾名思义就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瘫相同,脊柱椎骨或附近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的骨片,可能性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高位截瘫与外力作用损伤有关系,治疗需要规范确诊,拟定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比如手术治疗,按摩肢体,防止褥疮的出现等等。

高位截瘫是指颈椎部位颈神经出现严重损伤、撕裂伤或者横断出现的颈部以下出现的肢体萎废不用,麻痹不忍出现的症状,治疗非常的棘手,甚至不能治愈。

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高位截瘫是无法治愈的,因为其神经反射已经不活跃,长时间的不刺激会导致其不听指令,但是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奇迹,比如李小龙当年也是高位截瘫,没有办法去站立起来,但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差点摔倒,他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对于这种患者是因为心里很坚强,其次有刺激。

1、 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2、 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是截瘫的病因之一。

3、 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

4、 截瘫的病因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

1、 运动功能。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充进。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

2、 膀胱功能。在不同时期的脊髓损伤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性膀胱。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休克逐渐恢复时,表现为反射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当脊髓恢复到出现反射时,刺激下肢皮肤即可产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则表现为孪缩性膀脱。

3、 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后瘫痪肢体的反射逐渐变得亢进,肌张力由弛缓转为痉孪。

4、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高热、无汗、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等。

1、 偏瘫:

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2、 Todd’s瘫痪:

Todd’s麻痹是一种发生在癫痫患者身上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即在癫痫发生时出现的短暂瘫痪。该瘫痪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但通常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最常见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后,并在癫痫的发作过后,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或偶尔持续几天。

3、 痉挛性截瘫期: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病。本病发展缓慢,只要注意护理,可维持数十年生命。

1、 营养治疗:

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要求。

2、 临床康复:

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补偿功能的不足。

3、 物理治疗:

主要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4、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检查

1、 神经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等。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