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生活中大部分疾病,都与个人卫生习惯密切关联。孩子勤换衣服、勤洗头、洗澡,能够整理房间,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呢?下面和佰佰安全网了解下吧。
1、让孩子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孩子每天会接触课本、书包、玩具等各种东西,一天下来,手上黑乎乎的。
要让孩子了解,手上有无数的细菌,如果不洗干净就会把小虫子吃到肚子里,这样就会生病,小虫子最喜欢和小朋友抢好吃的。
可以借助社会上的相关宣传活动,例如防流感要求勤洗手等,来教育孩子。
2、进行比较教育
当孩子弄脏衣服后,家长可以拿出干净漂亮的衣服来与脏衣服对比,洗手时可以拿已经洗过的手跟没有洗的做比较,让孩子看到脏与干净的区别。
同时家长可以举孩子朋友的例子给他看,哪个朋友讲卫生,哪个不讲,让孩子说说他喜欢哪个,愿意与谁交朋友。
3、明确卫生要求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并向他讲明这些规则的意义。还可以将这些规则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在墙上。发现孩子不能自觉遵守则立即指出,直至形成习惯。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穿、脱衣裤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穿着要整洁大方,脱下的衣服要及时洗净,晾干的衣服要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按时洗头、洗澡,勤换衣服;经常修剪指甲;每天早晚要刷牙;早晨起床后将床铺整理好;做完作业把书桌上的文具、书包收拾好;将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存放的地方等。
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要吃。
4、在贯彻中讲究方法
不要过于逼迫孩子。如果孩子只是被老师或父母逼或者催着讲卫生,是很难培养出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的。可以利用形象的方法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讲卫生,给他一个深刻的印象。
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给孩子信心。发现孩子表现不好也要及时指出。
孩子在外也要讲卫生,有些孩子在家从来不乱扔垃圾,一出门就忘记了,垃圾随手就丢。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塑料袋,让他随身带着,以便把垃圾放在里面。
有痰时教育孩子不随地乱吐,最好是吐在纸上,然后丢在垃圾箱里。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件平凡而细致的工作。
爸爸妈妈要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通常运用示范、讲解、提示、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5、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
孩子换洗的脏衣服,挑几件不妨让他自己洗涤,看他有什么办法洗干净。他自己洗不干净时,就会体验到妈妈洗衣服的辛苦了,必然印象深刻。
孩子弄脏了地板或房间,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到清洁和整理的过程中,让他知道劳动的辛苦,这样孩子就会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尽量保持整洁了。
6、让孩子养成讲究细节的好习惯
一个真正讲卫生的人,会注重各种小细节,做到防微杜渐。
勤剪指甲,剪完指甲要洗手和剪刀;红领巾等物品要保持清洁;书包、钢笔盒等器具要保持整洁;身边常备纸巾;嚼完口香糖后用纸包好再扔进垃圾箱;眼镜要经常擦拭;个人物品定期整理;毛巾要经常晾晒;不跟别人共用洗漱用品等等。
这些小细节也是讲究卫生不可忽视的地方,教育孩子多注意细节,从小处做起,那么,讲卫生的习惯也就容易慢慢养成了。
7、父母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言传身教最有说服力
孩子总是喜欢以父母为榜样的,有意无意会学习父母的样子,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要想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
家长必须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是怎么要求的,自己也要怎么做,甚至可以比孩子的标准更高。
否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家长就会失去威信,孩子也不愿听从父母的建议了,会大大影响教育的效果。
8、提高孩子对美的正确认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爱美的追求了,但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还不成熟,在美的追求中还缺乏鉴赏能力,缺少必需的知识,常常表现为表面的模仿。
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服饰打扮,将自己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次,要注意家庭环境的美化,房间的布置要整齐、清洁、朴素,家庭的生活气氛应亲密和睦。
另外,要注意孩子的服饰、仪表、言谈符合美的要求。孩子的穿着要整洁、朴素、适合年龄和孩子的身份,严禁穿奇装异服和又脏又破的服装。衣服弄脏了要及时换洗,破了要缝补好。
接下来看下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 责任编辑: 毛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