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一般会多突然发病,全身部位都可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高出皮肤的粉红色或白色的肿块。轻者以瘙痒为主,疹块散在出现,此起彼伏;重者疹块大片融合遍及全身。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那么风疹可以艾灸治疗吗?下面就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风疹当然可以用艾灸治疗,不过得按照病程的长短,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的,具体方法如下:
风热型风疹如何用艾灸治疗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风团色赤,灼热奇痒,心烦口渴,遇热则发,遇冷则减轻,夏重冬轻。常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兼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夹湿者,皮疹色赤,中间有小水泡,偶见大泡,搔痒异常,抓破后有脓水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消疹。以取足少阳、足太阳、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池,风门、曲池、足三里、风市、膈俞、血海。
(4)随症加穴:①恶寒发热者,加合谷、大椎;②咽喉肿痛者,加少商、鱼际;③呕吐腹泻者,加内关、上巨虚。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灯火灸:每次选1~3穴,每穴每次淬灸1燋,一般只灸1次。慢性者每隔15天灸治1次。多选用百会、长强等穴。
③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风池、风门祛风透表;取曲池、风市以清热消风;膈俞、血海有凉血化皱的作用。又由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诸穴协用,使血行则风自灭,热清则疹自平,而到达祛风止痒的目的。配大椎、合谷穴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鱼际二穴。可以清热利咽;配内关、上巨虚穴以和胃运脾;配阴陵泉、三阴交可以利水渗湿。这些穴位,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可达到治愈之目的。
风寒型风疹如何用艾灸治疗
(1)症状表现:疹块红微或瓷白,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以露出部 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舌苔薄白或薄白而腻,脉浮紧。如夹湿者,多见局部水肿,阴雨天气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4)随症加穴:①夹湿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②瘙痒者,加止痒穴。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2次,6次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所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疏散风寒;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又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是风邪侵入之门户,灸此穴可以祛风达邪,再配曲池、血海二穴,以宣气行血。对于症见夹湿水肿者,加泻阴陵泉、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如此风消寒散则痒自止。
注意事项
1、艾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尤以急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临床止痒、消疹的作用很突出。本病极易复发,因此应在疹块消失后,接着继续治疗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对于迁延不愈的顽固性患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灸治,部分病例也可取得效果
2、古代文献治疗本病取穴记载,无论是取单穴,还是多穴,都多取曲池,因曲池属阳明,擅于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故凡瘾疹不论是外邪侵袭还是肠胃蕴热者用之皆宜。头痛瘾疹者可配合天窗随证取穴。
以上就是“风疹可以艾灸治疗吗”的内容介绍,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风疹症状等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传染病安全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 责任编辑: 王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