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这个词一般多指在疾病传染时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症状不明显,人们无法明显的感知,很可能会忽略,一旦过了潜伏期,可能就会有明显的症状,今天来具体给大家分享下潜伏期的意思。
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指的是病原体从侵入人体至人体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这是由于潜伏期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不同机体的抵抗力强弱等因素有关,但是同一种传染病往往具有固定的潜伏期。
在临床上,有些传染病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从而具有传染性,如麻疹、水痘等。因此潜伏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医师可以根据病人潜伏期的长短从而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最终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此外,还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病人免疫接种时间,或者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同样,医生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另外,潜伏期的长短也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来说那些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往往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现象;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则相对来说较长。
以临床上的肝炎潜伏期为例,肝炎潜伏期指的是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临床出现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人体一旦感染了肝炎病毒,其实并不一定会在临床上出现特有的症状,甚至有少数患者丝毫不知情,因为他们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感觉不到。
不同类型的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甲肝的潜伏期一般在2~6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到6个月(一般在3个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输血后的潜伏期为15~50日(平均约为8周)。可见,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而甲型肝炎的潜伏期较短。潜伏期的长短显然与输血量,即输入的病毒量有关。
潜伏期一般指的是疾病传染的一个阶段,很多疾病都是有潜伏期的,而且不同的疾病潜伏期是不同的,但是要记住大部分疾病即便是出于潜伏期,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
( 责任编辑: 李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