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报道我国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出现,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如重大交通事故伤,矿难、建筑倒塌等事故以及水灾,风灾,火灾等,那么如何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呢?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让你出呼意料的安全问题。有时这些问题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之前没有一点征兆,让你意想不到,措手不及。那么,如何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呢?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学习下相关的生活安全知识吧!
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广义
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狭义
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
对能否发生、什么时间、地点、方式爆发、程度等都是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来源于三方面因素:有些突发事件由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有些爆发于人们的知觉盲区;有些爆发于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复杂性
往往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总是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复杂状态。多变性,处置不当可加大损失,扩大范围,转为政治事件。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系统也较复杂,至少包括中央、省市及有关职能部门、社区三个层次。
破坏性
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标志,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还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持续性
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突发事件从未停止过。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次数,减轻其危害程度及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数次突发事件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成熟,行为更加理性。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总会持续一个过程,表现为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持续性表现为蔓延性和传导性一个突发事件经常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
可控性
控制指掌握住使之不超出范围。从系统论看控制是对系统进行调节以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之达到所需要状态的活动过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香港研究小组使用模型评估不同公共卫生手段对SARS的控制情况。A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的发病情况,B爆发后30天开始,把出现症状到入院治疗间隔平均缩短2天,可减少19%发病人数。C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停止各区域间人员往来,减少76%发病人数。D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减少50%人员相互接触和医院感染率,能够阻止疫情增长。E在D基础上于第55天减少70%医院感染率,疫情能得到非常迅速控制。
机遇性
突发事件存在机遇或机会,但不会凭空掉下来,需要付出代价。机遇的出现有客观原因,偶然性之后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才能捕捉住机遇。但突发事件毕竟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不应过分强调其机遇性。是机遇,也需要有忧患意识。
常见突发事件有哪些?
在我国,突发事件根据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生物灾害,等等。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大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经常出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等。进入21世纪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各种矿难频繁发生。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困疾病、食物与职业中毒、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目前,人类消灭的传染病病毒只有天花一种。全球新发的30种传染病中有一半已经在我国发现。此外,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也警示我们,绝不能忽视食品安全问题。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和对敌斗争的复杂期。因而,绝不能对社会安全事件的防范与处置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特别是要建立社会公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标本兼治,根除社会安全事件滋生的土壤。
突发事件的正确应对方法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手足无措。该如何来应对呢?专家给出了8条建议:
1、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围观,应立即离开;
2、如正处在突发事件现场,且无法逃避时,应利用地形、隐蔽物遮掩、躲藏;
3、如遇恐怖事件实施者抛洒不明气体或液体,应迅速躲避,且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4、切勿激怒恐怖事件实施者,尽量不要惊恐喊叫;
5、观察现场状况,时机成熟时迅速撤走,远离现场;
6、路过突发事件现场,不要停留,不要拿出手机拍照、发微博等;
7、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灵活变通;
8、确保个人安全情况下,进行报警、呼救和救助他人的行为。
受伤后急救八大要点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的急救尤为重要,急救专家分别从出血控制、骨折固定、烧伤急救、休克急救、心肺复苏、特殊伤急救注意事项、心理支持和救护者自我防护等八个方面对恐怖事件现场急救知识进行了阐述。
一、出血控制
1、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敷料或直接用手,用力按住伤口,以求止血或减缓出血;
2、持续用力按住伤口,如血液渗过敷料,在原有敷料上再加一块敷料,不要揭开原有敷料;
3、可以将衣物撕成粗布条,用来包扎止血;
4、如果确定伤者没有骨折,可将受伤部位抬至高于心脏水平。
二、骨折固定
1、鼓励伤者用自己的手承托伤肢,或用衣物、棉垫等固定,避免活动;
2、开放性伤口先包扎再固定,不要送回外露的骨折端;
3、除非必需,不要移动骨折伤者,特别是怀疑脊椎损伤者。
三、烧伤急救
1、用大量洁净的水冲洗伤处降温;
2、用干燥、清洁的敷料(如布、保鲜膜等)覆盖伤处;
3、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处上,不要刺破水泡。
四、休克急救
1、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可以用衣物、毯子保暖;
2、若无骨折,将伤者双腿抬高30厘米左右;
3、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进食;
4、持续观察伤者的清醒程度。
五、心肺复苏
对无意识、无呼吸的伤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1、使伤者平躺在坚实平面上,头部后仰,判断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2、如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将掌根放在伤者胸部正中,双手重叠、十指相扣,垂直向下按压。接压速度大于100次/分,深度大于5厘米。对儿童适当减小按压深度;
3、按压30次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未接受过训练或不愿进行人工呼吸,可只做胸外按压。
4、持续快速按压,至救护人员到达。
对突发事件应对方法了解后,我们应该具备一些针对突发事件的自救办法。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且容易造成巨大的伤害。作为市民,掌握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办法已经非常有必要。
( 作者: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