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一旦爆发,将产生明显的破坏,对人类产生各种影响,那么很多人会好奇究竟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呢?
火山喷发作为一种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发的强烈地质活动,将在今后长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继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然而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呢?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学习下这方面的自然灾害小知识。
火山喷发的概念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原因是什么?
火山喷发就是地壳内的岩浆冲出地面时的现象。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岩石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称之为岩浆。平时,地下的压力很大,岩浆被地壳紧紧包住,冲出地面并不容易。但在地壳结合得比较脆弱的地方,地下的压力比周围小一些,该处岩浆中的气体和水就有可能分离出来,加强岩浆的活动力,推动岩浆冲出地面。岩浆冲出地面时,岩浆中的气体和水蒸气迅速分离出来,体积急剧膨胀,火山喷发就这样发生了。
火山喷发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火山喷发类型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底部,是海底扩张原因之一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挥发性成分少,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一般来说中心式喷发的猛烈程度主要与岩浆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粘稠度高,挥发性成分多都会导致剧烈的喷发.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3)中间式: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火山喷发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十分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决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火山口半径大的,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的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的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的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的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的就慢.
火山爆发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火山喷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周边地区的的生态,大量的火山灰会严重影响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致使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此外,火山喷发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影响气候。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颗粒会进入大气平流层,并在那里停留数年。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第二层,距地表大约20至50千米。平流层上热下冷,空
气稀薄,水蒸气极少,因而这一层几乎没有雷、雨、风等天气变化。而这一特征使得进入平流层的火山灰很难消除。火山灰长时间阻挡照向地球的太阳射线,将会使地球气温下降。例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规模喷发,造成全球气温明显下降。全球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0.5摄氏度。
除了对陆地上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火上喷发对海底生物同样有着重大影响。其具体可分为一下几点:
第一,爆发区周围海洋生物死亡,之后,适应高温和二氧化硫的生物将大量繁衍,新的生态系统逐步建立,其中可能出现新的物种。地球历史表明,火山运动在地球格局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大陆形态的形成,还是地球的海洋和大气的形成,或者生命的起源,均和海底火山活动有关。
第二,火山灰和熔岩形成巨量的沉积物,掩盖了海底,会窒息很多的生物。
第三,火山爆发形成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和大气中的水分相互作用,形成酸雨进入海洋。海水酸化将帮助利用碳酸钙生长的生物繁衍,其中包括叫做球石藻类的浮游植物、浮游有孔虫和翼足类软体动物,这些微小的生物是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某些鲸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有可能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海水酸化对珊瑚礁的严重影响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全球珊瑚礁白化和海水酸化直接相关。
第四,火山灰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适量磷酸盐、铁和其他具有营养作用和生物活性作用的痕量金属有利于浮游植物等的生长。但过量则可能在局部海域形成无生物区。
火山喷发中的自救逃生措施
不论是休眠火山还是活火山,都有可能随时喷发。火山爆发时,火山灰把天空遮蔽、石块从高空飞坠、熔岩冲下山坡、火山口和火山侧的裂缝喷出大量毒气。火山喷发是巨大的灾祸,非人力所能挽回,但爆发时如能当机立断,采取适当行动,也有可能幸运地绝处逢生。
◆如果身处火山区,一旦察觉到火山喷发的先兆,应该立刻离开。火山一旦喷发,人群慌乱,交通中断,到时离开就困难多了。
◆如果火山喷发,使用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立即离开。火山灰越积越厚,车轮陷住就会无法行驶,这时要放弃汽车,迅速向大路奔跑,离开灾区。
◆倘若熔岩流逼近,应立即爬上高地。切记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
◆穿上厚重的衣服,保护身体,更要注意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最好戴上硬帽或头盔,塞了报纸团的帽子戴在头上也有保护作用。
◆利用随手拿到的任何东西,做一副简易的防毒面具,以湿手帕或湿围巾掩住口鼻,可以过滤尘埃和毒气。
◆有条件的应戴上护目镜、潜水面罩或眼罩,保护眼睛。
◆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气体和球状物可以以超过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滚下山,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唯一的存活机会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找寻某些火山地区设置的紧急庇护站躲避。如果附近没有庇护站,也不可轻易在其他建筑物内躲避,除非熔岩快涌到眼前,墙壁虽然可挡住横飞的岩屑,屋顶却很容易砸塌。
◆如火山在一次喷发后平静下来,仍须赶紧逃离灾区,因为火山可能再度喷发,威力会更大。
总结:作为自然现象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或许只有接受它,认识它,研究它,趋利避害,才能将火山活动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并利用其有益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恩惠。
( 作者: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