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急救小知识。
像许多爱好到野外旅游的朋友们来说,预防被毒蛇、毒虫咬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不知道怎么来做急救措施的朋友们,如果你也想去野外探险的话,最好先把这些医学常识来学习一下,以防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下面佰佰安全网带大家一起来看下,被毒虫咬伤后我们如何来采取急救措施的旅游意外安全小知识吧!
什么是毒虫?
毒虫就是含有毒性很强的虫类,一旦被它们咬伤就会很危险。常见的有:蜂蛰伤、蜈蚣蛰伤、蜘蛛蛰伤、蜱虫叮咬、隐翅虫皮炎等。
被毒虫叮咬的症状
1.局部症状:叮咬部位的鲜红斑、肿胀,伴有轻重不等的疼痛、麻木、瘙痒。
2.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风团。严重时可有头晕、恶心、胸闷等,甚至休克症状。
户外旅游遭毒虫叮咬如何急救?
1、蚊子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每个人都遭受过蚊子的叮咬。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还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皮炎灵液、解毒搽剂、止痒酊,涂抹后效果很好。
2、螨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螨虫叮咬人体后,释放抗原或毒素会引起炎症反应。皮损为圆形红色斑疹、丘疹或丘疱疹,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丘疹中心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疹点,少数可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顶端可有小疱,常伴有抓痕、血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出现脓疱。螨虫皮炎大多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
应对方法:
治疗可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搽解毒搽剂,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平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日晒草席、被褥,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
3、蜜蜂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夏季适合户外活动,加之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扰,被它蛰伤。
应对方法:
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或用嘴吸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伤口肿胀时可冷敷,亦可用蛇药片研碎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4、隐翅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黑色蚁状,昼伏夜出,多见于夏秋季。虫爬到人体表面并不放出毒汁,但体内毒汁呈强酸性,PH值为1~2。如果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素沾到皮肤上,会引起毒性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损害以面部多见,其次为颈、四肢及躯干,而引起皮肤损害。
应对方法:
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内服抗组胺药,外搽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它。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纹帐,以免毒虫进入。
5、蜱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
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6、蚂蚁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蚂蚁虽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后会很快出现痒感、红肿,严重者因痛痒剧烈、难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类荨麻疹样的疱疹,被叮咬处多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细观察可在这些突起的疱疹上发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局部漫肿及小脓疱。
应对方法:
清洗局部后可用解毒搽剂外治或糖皮质激素外用。内服药可用抗组胺药,对因抓搔而个别肿胀严重及继发感染者,可适当考虑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7、蜈蚣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被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表现为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发热、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首先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并立即送医救治。
8、毒蛇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肿胀,还可见出血及淋巴结肿大,其全身性症状因蛇毒性质而不同。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应对方法: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出体外。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摄氏度的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然后立即送医!
9、蚂蟥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
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旅行怎样避免毒虫叮咬?
我们在户外时,应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扎紧袖口和领口,对于皮肤暴露部分一定要涂抹防蚊虫药。除此之外,旅游者尽量不要在潮湿的树荫下、草地上以及水边坐卧。如果在野外宿营,可以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蚊虫。另外,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蚊子会更多。行走的时候尽量不要在草丛当中穿行,草丛是很多昆虫的“家”。如果一定要穿行草丛,最好先把裤管扎好,防止虫子乘虚而入。
防蚊液是人们出门的必备品之一。防蚊液的主要成分是避蚊胺,一般情况下,防蚊液可以在6小时至8小时内阻止99.9%的蚊咬。其原理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蚊子的触觉器官及化学感受器,从而驱赶蚊虫。孩子使用防蚊液应特别留心,最好使用避蚊胺浓度小于10%的防蚊液。婴儿涂抹容易误舔食中毒,最好不用。另外,涂抹防蚊液时,要避免直接涂在伤口或是起红疹的皮肤上。如果无法买到这些药品,也可以使用风油精来代替,效果也不错。外出的时候,最好在全身抹上防蚊液或风油精,涂在衣服上效果更好,因为身上的药容易被汗水冲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防蚊虫叮咬的方法。首先是自身防蚊虫法。注意个人卫生,适时冲洗身体,保持肌肤的清洁,夏天洗澡最好少用香皂。一般来说,蚊子喜食花蜜露,因此,使用带花香味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上升。要穿浅色衣服,晚间最好穿着透气吸汗的棉质浅色衣服。其次是饮食防蚊虫法。进行饮食调理,适当改变体质,使身体所排出的汗液酸性浓度降低。平时可多吃一些大蒜和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干果、花生仁、水果、绿色蔬菜、奶类、河鲜、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
如果在户外被蚊虫叮咬了,我们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或周围能找到的东西及时进行止痒消肿。首先可用西瓜皮反复涂抹一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几分钟就能止痒,并很快消肿。其次可将1片至2片阿司匹林捣碎,用少许凉开水溶化,搅拌成糊状,涂在被蚊虫叮咬的地方,马上就可止痒。还可以用清水冲洗被咬处,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儿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消肿。如果是被蜜蜂蛰了,可以用手指蘸自己的唾液不断揉被咬处,能消除痛苦。另外,可将废茶叶捣烂,敷在蜂蜇虫咬过的红肿处,具有止痛、消肿、止痒的作用。还可以立即把酒洒在被蜇处,不大一会儿疼痛便可消除,红肿也即消失。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维生素B2可有效防治蚊虫叮咬,方法是将维生素B2片碾成面,用医用酒精调和涂在暴露部位或红肿处即可。此方法既能预防又能治疗,因此我们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不妨带一些维生素B2药片。
总的来说,大部分毒虫叮咬、虫咬皮炎的症状是轻的,不需要恐慌,只需要局部处理。少数情况下,局部症状严重,以及有全身症状时,需要重视,及时就诊。
( 作者: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