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永远是我们所不能避免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应对灾害准备。那么,我们要让儿童知道哪些灾害安全知识呢?
夏季来临之际,有许多季节性的灾害也会随之而来,虽然大家都知道要防范,单具体怎么防范呢?不要说孩子不清楚,有的大人也不见得自己能弄明白,在暴雨雷电天气的时候尤为要注意,每年因为雷击身亡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懂得一些安全知识很有必要。那么,儿童需知道哪些灾害安全知识呢?佰佰安全网今天就来讲讲相关的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
灾害指什么?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引发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灾害的分类是按照起因有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根据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划分有地质灾害、天气灾害和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等。原因包括:
天文事件
由于星系交汇,导致地球在一年四季,遭遇各种风、雨、雷、电、雪、冰、霜、冻、旱、涝、龙卷风、台风、风暴、海啸、阴霾、沙尘暴、火山喷发、泥石流、雪崩等极度天气和气象地质灾害;
冰雪灾害
在这类常见的天文现象没有达到近地高度时,通常人类感觉不到它的破坏力;所以在空天行进的卫星、飞船、飞机、航空器有时会遭遇莫名其妙的袭击,强度等级不同;
地壳运动
由于星系交汇和地壳板块运动属于常见自然天文现象,导致地震、垮塌、地面裂缝、矿井坑道地洞渗水和瓦斯渗出聚集,大型工农业设施装备管道和管网索道绳索被拉伸扭曲导致微裂纹扩展等;
地震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只有震级达到了具有破坏人类社会设施的等级,才具有灾害性;
奇异现象
不明飞行物、光团、耀斑、磁暴、射线、辐射等,以及可能引发的森林火灾、地面爆炸、等离子巨能火球,都是自然地天文现象;一些奇异的地理遗址、地质景观都有可能是奇异天文事件留下的真迹;
其他
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
①自然因素包括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链的破坏或远离平衡的发展,大气和水圈在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区域或局部远离平衡的运动,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突然断裂等,这些会给人类带来虫灾、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②社会因素包括:人类对森林、植被和草原的过度砍伐和破坏等造成土地荒漠,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环境的污染,物种灭绝,人口暴长等等。
儿童学习防灾害知识的好处
小朋友们在家长带领下认真观看地质灾害防治教育片以及幼儿园或学校定期组织活动,宣传防灾害演练,这样可以帮助小朋友们较为全面地了解灾害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灾害的应急意识和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儿童需要获取哪些灾害安全知识?
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球的能量释放,如同人通过运动来释放能量。当地震发生时,无论是孩子或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最好的避险方法不是逃,而是就近躲避,等强震过后在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在家,怎么躲?
1、迅速关掉电源和煤气
2、在厕所、浴室等空间狭小处躲藏。
3、时间紧迫时,就近蹲在坚固的桌子或床边,注意保护头部;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4、远离建筑物的外墙、门窗、灯具和家具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品。
5、地震中,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6、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7、如果地震是发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将床上的东西裹在身上。
如果你在公共场所,怎么躲?
1、听从指挥,不要慌乱以及涌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在剧院、体育馆等处可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就地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4、避开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及易坠物品,如玻璃橱窗、货架、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如果你在学校或幼儿园,怎么躲?
1、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蹲下,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可能坠落的其他物品。
3、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恰巧在电梯里,应该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
4、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好在车内,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走出车厢,别留在车内。
火灾
①平时要有很强的消防意识。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的位置及是否关闭、是否上锁,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的位置。
②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
③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大火封门无路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求援。
④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⑤如果身处楼上,应迅速判清火情,保持镇静,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逃生。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能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作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冒然跳楼。
雷电灾害
在夏天,我们常见到天空乌云密布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随之发出轰鸣声,这些闪电和雷鸣就是雷电。它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山地较平原更容易发生雷电现象。
保护及应对措施
发生雷电时,如果你在室内应关好门窗,防止其窜入室内造成危害;尽量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等;尽量远离电源线、电话线。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发生雷电时,如果你在室外应: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铁丝网。
2、来不及离开高达物体的时候,可找些干燥或绝缘的材料垫在脚下、或坐在上面。
3、雷雨天不要乘坐敞篷汽车,包括拖拉机和摩托车等。
4、远离山丘、水边、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5、躲进山洞、防空洞等掩体,但不要挤在入口处,人多时应该尽量分散。
6、不要在旷野的地方行走和骑自行车;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
台风灾害
台风来袭时,千万不要下水游泳;受伤后不要盲目自救;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尽量选择乘坐火车出行;为保证自己和他人安全,家中门窗应密闭栓牢;台风来袭切勿随意外出,如果出行,一定要注意远离迎风门窗。
冰雹灾害
1、盛夏季节,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突然降下冰雹时,要用雨具保护好头部;如果忘带雨具了,要用双臂抱头保护。此刻,应迅速跑安全的“临时避难点”。
2、当冰雹在地面上积累了一定厚度,又一时融化不完时,不要因好奇,赤脚去趟水,因为水温很低,容易产生冻伤。
3、下冰雹时,不要争先恐后地到门口捡冰块,此时最容易砸伤头。
4、暴雨天气电线有可能结冰压断,或有电线垂落,绝不能触摸电线,避免发生触电事故。防范自然灾害常识。
洪水灾害
每年夏天,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几乎都会出现洪涝灾害,今年洪水就造成了十多个省市严重受灾。
洪水袭来,如果时间较充足时,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如来不及转移,应立即爬到屋顶、大树、高墙等暂时暂时避险,等待救援。千万不能试图一个人游泳转移。
如果落入水中,应尽量抓住能承重的漂浮物,如门板、木桶、充气的轮胎等,顺水漂流。漂到岸边迅速上岸,上岸后切忌顺水跑。多人同时遇险时,不要拥抱在一起,这样极易“同归于尽”。
在山区,连降大雨极易造成山洪暴发。此时不要渡河,同时要注意山体滑坡、滚石和泥石流的伤害。不要触摸或接近倾斜、倒塌的高压线塔,远离低垂或折断的电线,防止触电。
泥石流灾害
前不久,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的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泥石流,是指突然爆发的包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它所到之处的一切无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
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慌乱,可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跑出来,要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
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爬,怕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发生山体滑坡时,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佰佰安全网建议:家长需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在安全教育方面,家长要把握好时机,比如看到电视上有类似的画面,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画面进行讲解,如何防灾、如何自救,小朋友多半都会记住;但同时,家长在这方面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重视过度,也会引起孩子的恐慌。
( 作者: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