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融入,很多省市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扰, 有的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那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哪些呢?
这个世界有着无数的物种,它们生活在属于它们的环境中,在各自的环境中,它们如同锁链一样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并一直存在着,当有外来物种侵入时,这个锁链就会被打破,失去平衡直到它们不断磨合,建立起新的平衡。那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给您讲解下相关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外来物种的定义
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生态特征
概括起来讲,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征表现在3强:
(1)生态适应能力强。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种子可以休眠以保证在特定时期萌发;能产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能够刺伤动物并引起动物反感的棘刺等;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2)繁殖能力强。主要表现在:能通过种子或营养体大量繁殖;世代短,能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后代;植物的根或根茎内有大量营养贮存,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种子的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
(3)传播能力强。主要表现在:有适合通过媒介传播的种子或繁殖体,传播率高;种子较小,难于清理,可随风和流水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善于与人共栖,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
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了我国.但也有一些入侵种类属于自然传入,与人类活动无关或没有明显关联.
1、有意传入
从国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
根据资料统计,截止1970年,由原产世界各地引种到我国来的植物837种,隶属于267科,约占我国栽培植物的25%~33%.这些植物区系包括印度一马来西亚区,新热带区的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欧洲西伯利亚地区,非洲亚区,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地中海亚区,伊朗-土耳其地。
另外近20年来,随着对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扩大,外来入境植物(包括杂草)数量也大为增加,但由于人力缺乏及工作难度大,再加上人们对一些植物引入后所产生的利弊看法不一,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有多少种类是人为引种所带来的有害植物的准确数据.这些植物引入后的主要途径有牧草、饲料、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和环境保护植物等. 虽然我国在生物防治害虫和害草中,曾引进很多天敌昆虫,但目前并没有这些天敌昆虫带来危害的报道.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的一些不科学的思想意识往往加重了外来种的入侵.有的人认方“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如目前草坪引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大量引入外来种,不注意充分利用本地种,很可能导致入侵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2、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物种借助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3、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外来物种入侵在我国的现状
在我国34 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了西藏自治区部分无人区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各种各样入侵生物的危害和影响,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统计表明,入侵我国的有害杂草约有96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的入侵软体动物、植物、病虫害和哺乳动物等在80上。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我国本地自然资源、农林牧渔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经有5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 。并且很多入侵种会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经济、贸易和交通的发展及出入境人口的增加,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 引起较大经济损失的入侵动物,包括有害昆虫、植物病害、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大约80种以上。主要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棉红铃虫、烟粉虱、德国蜚蠊、红脂大小蠹、日本金龟子、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白蚁、福寿螺等。 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等外来种引起的虫害,每年都给我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外来物种已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160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4.威胁人类健康。
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现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豚草所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措施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具体到我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检疫部门,缺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应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
最后,对入侵生物的防治并不意味着停止外来种的引进,也不是说必须将已成灾的外来种“连窝端”。对于那些能促进国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物种,仍然可以引进,只是要加强风险评估机制,使其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对入侵成功的物种,在大力治理的同时,可以挖掘其生产、经济价值,使其发挥当初引进时的积极作用。比如大米草,既然引进时主要是为了保滩护岸,促淤造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仍然让其发挥这项功能。
尽管目前我国的生物入侵现状不容乐观,但佰佰安全网相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部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将会一个个得到解决,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那些外来种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 作者: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