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其中牵扯了不少利益,难免就谋生了不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扣押车辆合格证、旧车当新车出售等等。那么购车如何维权呢?
购买新车后用车的同时,肯定避免不了一些车辆的质量问题发生,如果有一辆问题不断的车子,这是每一位车主都不希望看到的。本文佰佰安全网来讲讲有关购车常见问题与维权方法的购物安全小知识。
汽车维权有哪几大难处?
一、汽车维权法律法规不完善
历时不知多少年的汽车三包新规政策终在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三包政策的各种条条框框,看起来很美,可实施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新车真的出问题了,要真正实现换车比登天还难。至于汽车三包所谓的“专家团”,根本就不知道去哪里找寻。
如果碰到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也只能由厂家说了算,消费者根本没有可依靠的政策法规。最终维权经常出现“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无奈局面,大部分车主选择妥协。
二、维权成本高,维权时限长
除了汽车维权法律不完善之外,高昂的车辆质量鉴定费用也是造成维权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动辄上万元的检测费用对车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有甚者,如果要对车辆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测的话,其检测费用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在这天价检测费用面前,车主们通常会选择放弃维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车投诉过程比较复杂,程序多、耗时久也会让车主感觉身心疲惫,最终选择了放弃维权。
三、举证困难,缺乏权威性检测机构
针对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部分车主缺乏对汽车认识的专业知识,平时不重视对汽车维修单、保证单等单据的收集与保管,一旦发生问题,却不知如何着手收集证据。还有就是目前暂时没有成立专门的权威的汽车检测机构,质量检测部门立场不独立,鉴定程序繁琐、周期长,从而导致汽车出了质量问题之后,车主送厂检测,然后由厂家自行鉴定、维修。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让车主们即使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亦无可奈何。
四、投诉无门,维权手段有限
当车主不认可厂家提供的检测结果时,就需要自行找检测机构进行车辆质量鉴定。可是目前我国仅有的几家鉴定机构并不接受车主单方面的委托,只有通过厂家的书面同意,车主才能进行车辆检测,这对车主来说难度不小。
五、解决效率低,和解执行难
维权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有争议的汽车投诉,车主要几经周折才能与4S店达成和解。一般是由车主向4S店报障检测,然后由4S店向厂家进行反馈、备案。在此过程中,如果遇上4S店的故意刁难,那么解决问题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车主的维权决心也就慢慢地被消磨掉,最后就算有坚持下来的,也会迫于有限的维权成果而选择妥协。
六、退车换车难
买车容易退车难,这不单只是汽车行规里的一道坎。就其他产品而言,也都一律打出“一经出售,谢绝退换”的标语。当车主提出退换车请求时,厂家还得对车辆进行判定,看车辆是否达到退换车的条件,当中又难保厂家不会故意拖延。对车主们来说,真是退车难,难于上青天了。
购车常见问题
类型一:汽车质量问题
案例一:汽车漏油修不好,消费者投诉获解决
烟台市消费者丁先生投诉称:其在芝罘区某车行购买的轿车,出现四次漏油,每次都是到店里维修,一直没有修好,浪费了消费者时间精力,消费者认为有问题,投诉要求商家给予彻底解决。
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市场监管局所安排工作人员对投诉事实进行了调查核实,消费者所诉属实,经了解,消费者送车维修的四次都有记录,维修没有彻底解决漏油问题也是事实。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八条之规定“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凭三包凭证由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工时费和材料费)。”
以及第二十一条:“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日的,或者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由销售者负责更换。”商家已经对同一问题维修了四次,如果第五次还不能修好是可以要求商家承担换车的责任。因此,经过利弊教育,商家当即承诺给消费者彻底解决,双方纠纷得到彻底解决。目前得到的回复是车辆已经维修好。
案例二:车辆型号没有选择消费者投诉获解决
九月底,消费者李女士投诉称:她买车选择时,车行提供了四、五辆车可以选择,结果让她交款提车时,车行只有一辆同款车并且有问题,开始时和车行约定将此车降价并修理供货,结果现在商家既拒绝降价又拒绝退款,消费者认为商家欺骗消费者,要求退款,商家不退。
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管局安排工作人员到车行对投诉事实进行了核实,消费者所诉属实。经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同款车确实本来有五辆,在消费者提车之前也都被提走了,只剩下一辆。车辆没有大问题,但消费者可能从心理上不接受这没得选择的供货,商家不能满足其让降价的要求。后经过工作人员沟通,商家答应给从厂家调选同款轿车供给消费者,消费者只等提新车。消费纠纷解决。
案例三:消费者投诉举证不了,消费纠纷终难解决
孙先生投诉称:他在某车行购买的一款轿车,尚未提车,发现在购买前厂家已经发公告停止销售了,现要求退款,被 拒绝。
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市场监管局安排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在让消费者提供厂家的发售停止公告时,消费者提供不了。因为无法证明他所投诉的理由属实,故商家不承认该车型已经停止发售。双方对这个停止发售公告无法确认一致。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做工作,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最后只能终止调解,工作人员建议双方通过其他法律途径解决。
案例四:车辆保修期罢工没有件窝工,投诉可要求交通费用补偿
消费者赵先生投诉称:其新购买的轿车刚行驶五千公里,在去车行保养途中自动失火发动不起来,被车行拖回去后,因车行缺少零部件,厂家一直没发过来,拖了一个月了,到现在车辆也没有返给消费者。要求商家尽快解决。
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管局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对赵先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车行说赵先生所陈述的事实属实,他们也催了很多次厂家,尽管他们提供了代步车,消费者的心情他们也理解,也希望厂家尽快发来配件,给消费者解决。后经电话落实,配件已经发到了烟台,很快就会给消费者维修好。
工作人员将调查的信息给消费者做了沟通,消费者同意再等两天,纠纷结束。
类型二:汽车售后服务问题
如今,对于车主的需求,4S店如不能合理解决,就会引起车主的不满,转而对车辆故障的反感被放大。如果当时4S店可以很好地完成车主的要求,将不会出现投诉问题。
实际上,车主除对4S店的抱怨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厂家的服务态度及技术支持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关于“厂家拒赔、厂家不解决、厂家不予回复”的投诉。
目前,很多车主投诉都是针对车辆产品缺陷问题,由于厂家对此没有解决方案,或对相关问题采取冷处理方式,不承认此为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车主解决无门。
例如机油乳化、发动机/变速箱异响、漏油、烧机油、轮胎鼓包、空调制冷效果差、变速箱顿挫抖动、车辆熄火等问题,厂家多以正常现象、属合理范围、符合国家标准、油品油质或人为原因等理由向车主解释。但实际上,从大量的投诉数据来看,很多问题均已达到产品质量共性问题的可能,上述借口很难令人信服。
类型三:新车拿不到合格证
近年来汽车经销商“无证卖车”的状况越发严重。在“汽车投诉网”上,关于“合格证”的投诉量,2015年同比2013年激增129.32%。而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公布的《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中,“车辆合格证”问题位列维权热点、难点首位。
简单来说,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就是车辆合格证被汽车经销商抵押给银行贷款,用于向汽车厂商付款提车,消费者在买车成交时再把车款交给银行赎回合格证,这样车辆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但事实上,汽车经销商在汽车出售之后,是否“赎回”合格证无人监管,这就为不法经销商擅自挪用购车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购车维权方法
第一种方式,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争议双方直接面对面地友好协商,无需经历繁杂的程序,无需花费高昂的律师费、专家费或检测费等高昂的费用,而且省去了在行政机关或法院之间的来回奔波。”这是解决三包争议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消费者向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调解解决。“依法”主要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主要是指省市县的消协。消费者如果对于双方协商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当地消协进行投诉,请求消协出面进行调解。
第三种方式,消费者或经营者可以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等行政部门进行申诉。具体程序可以拨打当地的产品申投诉电话咨询。
第四种方式,如果争议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可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购车维权注意什么?
第一,在维权之前,要弄清自己汽车的问题到底是否属于质量问题,是属于个例还是普发事件,是自己使用操作不当造成,还是零部件、总成的先天缺陷。
第二,这些问题的甄别,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网搜一下自己的问题,看看是否属于共性,是否有许多人也在投诉同一问题,跟看医生一样,车子的表现、症候是否都一样。如果是,那就属于共同问题,有可能属于设计制造缺陷,需要厂商召回的。这些问题一定要请教专业人士,消协里有技术专家,各修理厂、4S售后都是相当不错的请教对象。
第三,如果是共性,那么,就是要求召回了。首先可以向质检局投诉。要求厂家履行召回措施。
不少人总认为质检总局不会搭理你一个车主,其实错了。作为国务院直属机关,质检总局的一个使命就是监督车企履行召回职责。而且,也只有车主的投诉,才是质检总局行政作为的依据。当投诉量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惯例上在五十起左右,质检总局就会发动调查,约谈车企,发动召回。
第四,如果网上没有相同的案例,那么,就多数属于个案,或者就是你自己使用操作保养不当所造成。如果你没有操作失误,认为原因不在自己,那么,就要找相关机构予以鉴定。注意:鉴定单位一定有国家授权的资质,其报告才有法律效应,才能作为呈堂证供的。
第五,一定不能去4S或者车商门前吵闹,甚至堵门,拉横幅放广告等等。在我们国家,这些行为不受法律支持,而且,还会构成妨害营业罪。
最后需要说的是,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不要用暴力、野蛮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不然,我们的权益没能得到很好维护,而自己也成了制造“危机”的一方!
( 作者: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