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来,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到处看到人们戴着口罩,捂着鼻子走路的场景,这正是由于近几个月pm2.5持续爆表的结果,那么,您知道pm2.5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吗?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雾霾是一个组合词,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是大量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气象条件下积聚造成的。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简称为PM2.5)或气溶胶污染是雾霾的根本成因。那么,PM2.5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来普及相关的空气污染安全小知识。
PM2.5是什么?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我国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而近日我国出现雾霾的地区有许多超过了这个标准,特别是北京有的地区,PM2.5甚至突破每立方米0.9毫克。
PM2.5的主要来源
PM2.5的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咫风、海啸、士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的腐烂等自然现象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产生和排放的污染源。它加聚了污染的严重程度,是我们关注和控制的重点。
PM2.5的来源广泛,成因复杂,既有因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又有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既有本地污染源排放产生,又有外地源远距离输送的影响。PM2.5污染的危害不仅仅影响人体健康,农业秸秆燃烧形成的PM2.5污染已成为了公害,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是构成PM2.5的主要成分。
PM2.5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1.PM2.5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PM2.5进入肺部对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可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吸附着有害气体的PM2.5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损害,发生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
PM2.5还可直接或间接地激活肺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系统,刺激炎性因子的分泌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引起动物肺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环境中,均可提高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PM2.5对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目前,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PM2.5在进入人体后,通过诱导系统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现紊乱,大量活性氧自由基释放入血液,进而促进凝血功能,导致血栓形成、血压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另一方面,PM2.5还可通过肺部的自主神经反射弧,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枢,在影响血液系统和血管系统的同时,还可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升高和心律失常。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短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环境(甚至是暴露数小时)后就可显著增加人群每日心血管疾病事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中风等)的就诊率和死亡率。
数个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环境后,可引起人群中的心肺系统疾病死亡率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速等。例如,经典的美国癌症协会队列研究最新发现PM2.5浓度每升高10μm/m³,人群冠心病死亡率升高24%。
3.PM2.5的致癌效应。PM2.5中的多个成分具有致癌性或促癌性,如多环芳烃,镉、铬、镍等重金属。实验研究发现PM2.5的有机提取物和无机提取物也都具有致突变和遗传毒性。
美国癌症协会主持的一项队列研究,对120万美国成人进行了长达26年(1982—2008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空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μm/m3,人群肺癌死亡率将升高15%—27%,且肺癌死亡风险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中更高。一项对欧洲1 1个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更为惊人,即PM2.5浓度每升高5μm/m³,人群肺腺癌风险比HR(hazardratio)为1.55。
4.PM2.5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影响。PM2.5在进入母体后,可通过引起系统性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的改变,对胎儿产生危害,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生殖问题。目前流行病学对此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但有提示孕期母体的PM2.5暴露与低出生体重、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出生缺陷等有关系。
例如,一项荟萃分析(Meta分析)显示,PM2.5浓度每升高10μm/m³,早产发生风险增加15%。此外,有部分研究提示,PM2.5诱导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可能累及脑部从而加速老年痴呆症的进展,导致认知功能减退。
PM2.5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护?
正是由于近日pm2.5爆表对人体危害巨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1、少出门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据专家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另外选对口罩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
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3、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4、雾霾天气少开窗
专家表示在灰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同时,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确保室内氧气充足。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5、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6、适量补充维生素D
这个季节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7、少抽烟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抽烟者近几日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
现阶段的大气污染形势如此严峻,同时还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紧迫任务,因此大气污染防治在中国是一项紧迫、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的就做好现阶段的自我防护,慢慢找到更好的治理pm2.5的措施来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 作者: 朱文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