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使用“钉麻揪”传统工艺修缮万寿寺内院墙(2021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罗鑫)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万寿寺在历经五年修缮后,于9月16日再度对公众开放。万寿寺内的北京艺术博物馆设五个基本陈列,展示馆藏各类文物精品3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为保护万寿寺文物建筑,北京艺术博物馆于2017年闭馆,2018年启动万寿寺修缮工程。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说,2018年3月,万寿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规模修缮,包括万寿寺修缮工程(中路、西路)、万寿寺东路修缮工程等,修缮面积1万余平方米。
据介绍,本次开放区域主要为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以及东路方丈院。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修复的山门殿顶彩绘“洪福齐天”熠熠生光,慧日长辉殿内原状陈列的佛像等万寿寺重要历史文物遗存,经过修复后焕发新光彩。
这是使用“钉麻揪”传统工艺修缮的万寿寺内院墙,右侧为运用这项工艺修缮后即将进入后期工序的墙体(2021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王丹介绍,北京艺术博物馆围绕丰富的馆藏文物以及博物馆的建筑特色,打造了书画馆、家具馆等,设置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吉寿文物专题展、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中国传统家具展等基本陈列。
“玉器、瓷器、金器、漆器、木器、象牙器、帝王书法、皇家珍藏,展览文物珍品350多件,近七成是首次展出。”王丹说。
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近五年万寿寺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在修缮过程中发现的祭孝惠章皇后的疏文首次向观众亮相。据了解,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后,在万寿寺举办法事活动的祭文,为康熙第五子恒亲王所写。
雍正的行书“白毫光”、果郡王允褆的行书“克绍家声”、乾隆书法卷以及首次公开亮相的乾隆御笔《岁朝图》……清代皇室书画展亮相万寿寺大禅堂及东西配殿,展览通过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清晰地反映了清皇室书画艺术及其传承面貌。“《岁朝图》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亲手绘制的‘贺年卡’,表达新的一年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王丹说。
青花福寿双耳尊、粉彩松鹿纹瓶、蓝釉描金百寿象耳大瓶、青玉瑞兽松鹤纹牌饰……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人们追求长寿的理想期盼以及儒家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
曾经是大杂院的东路方丈院,腾退修缮后变成了家具馆并首次对公众开放。中国传统家具展分明代、清代、民国等三个主要展区。借助馆藏明清至民国的40余件家具,展现中国传统家具不同时代之美。
慧日长辉殿两侧配殿内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分别展示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慧日长辉殿内,经过加固、修补裂缝、贴金的22尊佛造像焕发新光彩。
除了展厅内部的重新改造,经过五年修缮的万寿寺新增了院落中树木、大殿以及石碑的说明牌,为公众参观增加了便利性。此外,馆内还增设了数字放映厅、学者书屋、文创空间以及“万寿邮局”“锦绣坊”等多个互动区域。
“经过腾退修缮,万寿寺建筑群焕然一新。”据王丹介绍,未来北京艺术博物馆还将增设服饰馆、文房四宝馆、瓷器馆、玉器馆、钱币馆、邮票馆等,展出更多的馆藏文物,将这里打造成为传播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
( 责任编辑: 张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