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县石乃海乡环湖公路西侧,一个约两亩大小的蓄满水的坑,倾倒入大量的厨余和生活垃圾,没有任何防渗...
查看全文
青海共和县石乃海乡环湖公路西侧,一个约两亩大小的蓄满水的坑,倾倒入大量的厨余和生活垃圾,没有任何防渗措施,北侧不远便是青海湖。
收起全文
共和县东噶尔景区,本地和外地游客祭祀留下的垃圾。
查看全文
共和县东噶尔景区,本地和外地游客祭祀留下的垃圾。
收起全文
共和县江西沟乡,距离居民聚集处不到二百米的一处垃圾场。村民阿扎西告诉记者,这个坑是4年前建筑取土留下...
查看全文
共和县江西沟乡,距离居民聚集处不到二百米的一处垃圾场。村民阿扎西告诉记者,这个坑是4年前建筑取土留下的,后来开始倾倒垃圾。近年旅客每年翻番,餐饮和生活垃圾遽增,垃圾也都倒在了这里,每每大风,垃圾袋漫天飞舞,飘到牧民家、田地里、草场,常有牛羊死亡,剖开肚子会发现胃里有很多垃圾。
收起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种羊场,村中一处垃圾坑里堆放着大量生活垃圾,臭气在几百米外都能闻到。垃圾坑周边,密集居...
查看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种羊场,村中一处垃圾坑里堆放着大量生活垃圾,臭气在几百米外都能闻到。垃圾坑周边,密集居住着多户牧民,距离最近的不过二十多米。
收起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青海湖边到处是游客遗弃的垃圾,这是一只骑行者的手套。
查看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青海湖边到处是游客遗弃的垃圾,这是一只骑行者的手套。
收起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垃圾处理场,观测池恶臭的渗滤液已经溢出,流入草场,下游不远处就是直通青海湖的黑马河。渗...
查看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垃圾处理场,观测池恶臭的渗滤液已经溢出,流入草场,下游不远处就是直通青海湖的黑马河。渗滤液除了正常的高浓度COD、氨氮等污染物外,危害最大的是亚硝酸盐,这是强致癌物。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垃圾渗滤液要经过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否则会严重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
收起全文
刚察县315国道旁50米处,一处大坑内,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
查看全文
刚察县315国道旁50米处,一处大坑内,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
收起全文
记者跟随青海湖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南加的环保志愿者团队,在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洱海湿地义务清理垃圾。这些白...
查看全文
记者跟随青海湖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南加的环保志愿者团队,在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洱海湿地义务清理垃圾。这些白色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日积月累,并随着泥沙沉入水低,会造成泉眼堵塞,最终水量渐少,给紧邻的沙漠可乘之机,会造成湿地消失。
收起全文
保护站负责人南加带领6名志愿者和自己11岁的儿子,一个多小时清理了300多斤白色及难以降解的垃圾。
查看全文
保护站负责人南加带领6名志愿者和自己11岁的儿子,一个多小时清理了300多斤白色及难以降解的垃圾。
收起全文
海晏县金沙湾,傍晚,游客离去,留下一堆堆垃圾。记者在几十米范围内发现有四处这样的垃圾堆。牧民说,每逢...
查看全文
海晏县金沙湾,傍晚,游客离去,留下一堆堆垃圾。记者在几十米范围内发现有四处这样的垃圾堆。牧民说,每逢节假日,这里是自驾游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往往,游客走了,原本干净的沙滩留下了大片的生活垃圾。青海湖沿途地区落后、脆弱的垃圾处理能力,在短暂的旅游接待高潮中暴露无遗。而记者在环湖中看到,青海湖畔沿湖到处在大兴土木,旅游开发势头正劲。
收起全文
共和县江西沟乡,彭毛多杰在自己的草场清理垃圾。他家草场紧挨青海湖,他说,国庆节前这里干干净净,这几天...
查看全文
共和县江西沟乡,彭毛多杰在自己的草场清理垃圾。他家草场紧挨青海湖,他说,国庆节前这里干干净净,这几天数百亩草场到处是自驾游旅客遗弃的生活垃圾。他说“尽管草场有网围栏,也阻挡不住喜欢草原的游客。”
收起全文
共和县环湖西路紧邻青海湖,一处已拆除的临时旅客接待点留下的垃圾。
查看全文
共和县环湖西路紧邻青海湖,一处已拆除的临时旅客接待点留下的垃圾。
收起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紧邻青海湖的一处景点,堆积着生活垃圾。记者在附近沙地和草场看到多处遗弃有饮料、方便面...
查看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紧邻青海湖的一处景点,堆积着生活垃圾。记者在附近沙地和草场看到多处遗弃有饮料、方便面、酒瓶和包装食品的塑料袋等。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游客留下的垃圾。
收起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洱海边,旅客遗弃在沙地里的垃圾。
查看全文
共和县倒淌河镇洱海边,旅客遗弃在沙地里的垃圾。
收起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一处围栏上挂着从垃圾场飘来的白色污染。
查看全文
共和县黑马河乡,一处围栏上挂着从垃圾场飘来的白色污染。
收起全文
刚察县泉吉乡,距离公路百余米处,有一个大坑,倾倒有大量生活垃圾。
查看全文
刚察县泉吉乡,距离公路百余米处,有一个大坑,倾倒有大量生活垃圾。
收起全文
刚察县城东侧,距离青海湖不远,一处露天垃圾堆积场,没有做任何防渗处理
查看全文
刚察县城东侧,距离青海湖不远,一处露天垃圾堆积场,没有做任何防渗处理
收起全文
为更好的记录,记者也淌水开展拍摄,不过,水的温度显然比地面温度低很多,停留不到一分钟就感觉到寒冷刺骨...
查看全文
为更好的记录,记者也淌水开展拍摄,不过,水的温度显然比地面温度低很多,停留不到一分钟就感觉到寒冷刺骨,不得不时上岸缓和下,然后下水继续拍摄,而几个藏族小伙和姑娘在水中每次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
收起全文
南加告诉记者,每次旅游旺季来临,大量垃圾随风和水流飘到湖东洱海里。他常带着志愿者或当地牧民义务清理垃...
查看全文
南加告诉记者,每次旅游旺季来临,大量垃圾随风和水流飘到湖东洱海里。他常带着志愿者或当地牧民义务清理垃圾。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