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第一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暴雨洪涝,大水漫城,道路已然成为一片汪洋,赶着去参加高考语文考试的同学只能乘坐小船,奋力划向学校,他们的脸上写满焦灼和无奈;而坐着挖掘机进入校园的监考老师,内心也充满担忧……
前有肺炎疫情的影响,今有水患耽搁和人生大考的紧张,站在个人命运与历史偶然交织的节点上,这些歙县孩子们,怎能不让人心疼?
果然,陆续传来消息,受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截至7月7日上午9:00,歙县考区歙县中学、歙县二中2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均未进入考点,高考无法正常开始。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歙县考区原定7月7日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7月8日综合、外语科目考试正常举行。具体安排将及时通知考生。
网络上,人们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歙县考生的情况,从延期,到向国家层面报告,直播间有百万观看量,网友讨论也热度不断,在关心歙县考生安危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忧起了考试的公平性问题——
“安徽是全国卷,那岂不是泄题了?”“备用卷难度大,对这些考生不公平;简单了又对全省考生不公平”;还有不少网友表示,为了这迟到的1500名考生取消考试,对到场的学生不公平……
然而,更多网友进行反驳,“考试结束前不会公开考题”,“备用卷难度系数经过反复测试,与试卷基本相当”……这则新闻之下,俨然诞生了一个高考大型科普现场。
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正因为高考是牵动全社会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人们对高考制度公平性的精密程度寄予了至高期望,甚至容不下一丝失误和疏忽。
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人们对公平的认识和追求其实更引人深思。如果把你自己假想成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名考生,你不知道自己的考场在哪个位置,是否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是否要排除万难才能到达考场之时,你就会明白歙县考生的处境,明白今日高考语文、数学考试的取消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不幸中的幸运,并能做出最符合直觉和常识的判断。
这就是哲学家罗尔斯假设的“无知之幕”,在这个幕布之后,人们缺乏自己社会地位、天赋能力、生活环境等附加信息,就会更天然地站在最不利者的角度去考量,并为所有人做出一个相对正义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似乎更能够放下对“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锱铢必较,放下对“试卷不一样,难度就不一样”的耿耿于怀。这场考试的取消,正是让人们看到一种更为重要的公平,不是功利主义结果导向的公平,而是正当的公平,这种公平关乎对每个考生的关爱、对弱者权利的保障,和对机会平等的坚持。
这种公平感,也给人一种安全感,说明高考制度不是死的、铁板一块的,它是富于弹性的,在多种备选方案和备用卷的考量和设计下,让人们看到不论这个孩子是在山区还是城市,是面对夏日酷暑还是急风骤雨,都能有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状态下,获得参加高考的机会。
因而,眼下当务之急就是保护弱者,保障这些缺考考生能够重新高考,以及后续在评分标准、录取标准上的公平对待。
歙县是一座状元辈出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相信在这样一个千年文化润泽的地方,考生们也一定不负十年寒窗苦,今朝考出好成绩。
( 责任编辑: 张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