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漠化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红漠化

红色荒漠造成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一)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在对南方荒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应加强宣传,使全民关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恢复生态系统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应严禁滥伐林木、对陡坡的开垦、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和对土壤污染等行为,遏制人为破坏造成红色荒漠化。其次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优化措施配置,实施综合防治

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优化配置,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搞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护坡固沟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要做好幼林抚育、封山护林、育草工作。

红壤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低产土壤之一,是在高温湿润环境下形成的森林土壤,特点是酸性强,土质粘重,贫瘠养分少。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轮荒等造成水土流失,表层薄薄的松软可耕土壤被冲走,红壤就裸露出来了(不是红色石山哦),土壤也就丧失了生产力,而破坏的后果是难以恢复的。华南地区人多地少,红漠化无疑加剧了人地矛盾,带来一系列问题。

红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耕地退化。

3.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造成水土流失

红漠化是脆弱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化有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降雨是产生自然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该地区年降雨量降水量大, 降雨强度大, 对地表侵蚀大。在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还经常受台风影响,伴随而来的暴雨和强风对地表冲刷厉害。坡度影响土壤侵蚀速率。南方低山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等,山地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一旦地表植被受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岩性与土壤是侵蚀的物质基础。南方岩性复杂, 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层较厚, 颗粒粗, 岩性松软。南方低山丘陵多为红壤, 土壤质地松散,土层浅薄, 抗蚀性较弱。另外,台风、地震、山洪爆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该地区的荒漠化。

南方红壤区气候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5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5-8月份,降雨侵蚀力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年度之间分布也不均匀。局部地区暴雨集中,频繁、强度大。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冰冻、大风、暴雨等,尤以“四冷”(冬季冰冻、三月倒春寒,五月低温、九月寒露风)、洪涝、干旱危害最大。

本区丘陵山地广泛分布着一种红色的酸性土壤,称为红壤。红壤风化作用强烈,土层一般深厚而粘重。在密茂的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通常有30~4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土壤湿润疏松,十分肥沃。目前这类原生或次生林地已大大减少,大部分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土层较薄,加上垦殖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红壤是我国的重要土壤资源,不仅出产粮,棉,油,而且还出产许多重要的林木和经济作物。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频繁,不合理土地利用,结果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强烈的水蚀作用,使得土地退化,红壤裸露,呈现红色荒漠化景观。

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会增加土地和林草资源的压力,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其次是保护现有的植被,加强林草建设,可以有效做到防风固土,保障生态用水。再者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摒弃传统畜牧业模式,结合可持续放牧和废弃资源再利用,维护好草原生态。最后还可以充分利用荒漠化的地区地价低、光照时间长的优势,开发风电、太阳能产业,替代当地传统能源,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也不失为一个环保举措。

荒漠化治理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和企业在主导,那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怎样才能为防治荒漠化出一份力呢?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细节可以帮助到减少土地荒漠化。例如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制品,减轻白色污染的危害,因为塑料垃圾在填埋后,将直接占用土地,这些垃圾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会影响土质结构。还有就是节约用纸,废纸回收再利用,每回收一吨废纸,约可以少砍伐20棵树。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入“光盘行动”,按食量点餐,因为节约粮食可以减轻土地压力,减少过度耕作带来的荒漠化风险。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