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中国地震

1.震级最大的地震: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2.烈度最高的地震: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

3.断层破裂长度最长的地震: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的巨大地表断层,长约230公里,断层走向N50~70W,自东而西,呈孤形展布,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位移据最新研究为14米。

4.断层位移最大的地震: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级地震时形成的断层,走向北西,右旋水平位移达14.6米,垂直位移1~3.6米。震中附近,沿山麓断层形成的重力陷落陡坎高达60米。

地震救援的专业能力提高了

在汶川地震前,不少人觉得抗震救灾,只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救援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渐渐明白,面对重重废墟,救人,救更多的人,离不开专业的救援力量。

据统计,当时参与地震救援的专业队伍人数仅有5千多人,参与救援的志愿者、解放军和武警人数虽众,但缺乏专业训练和设备,大多数人只能用最原始的铁镐铁铲施救,效率不高。

在汶川地震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救援组织,都认识到了地震救援是个技术活,努力提高专业救援能力。2017年,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全国已建成80多支、1.3万余人的省级搜救队伍,数10万人的市县级搜救队伍,3000多支、近30万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

1、可以在家养一两条金鱼,这些生物的提前征兆可以提醒我们。

2、家中养一条狗,在夜晚时,狗的惊叫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3、家中床下、桌子周围可以放置两瓶矿泉水和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平时放在床下也不会被人发现,不要认为这种措施傻,至少它危难时能帮助你活上几天直到你被发现。

4、在你认为你家中可以躲避的地方放一个哨子、手电筒和一些钱财(最好能有备用手机),哨子可以为你节省呼喊的精力,让你更快更容易被获救,手电筒可以在黑暗中安抚自己情绪,少许钱财在震后你用的到,那些帐篷和些生活用品不是白送的。手机使用最好第一时间打120等救助电话。

分布地带

1.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2.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它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3.四川龙门山地震带: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就在这条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 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公元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台中市南投县,这也是台湾自从1904年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总计有2458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另有8722人受伤。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 [1] 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中国地震研究所主要开展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形变测量、地球重力与固体潮、航空遥感、精密测绘仪器、地震监测、地震区划、水库诱发地震、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应用数字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光、机、电技术,开发地壳形变、重力、测震等观测技术与仪器的综合性、多学科的社会公益型基础科学研究机构。 该所座落在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洪山北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科研、实验、加工和生活设施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是理想的科研园地。

学科建设

中国地震研究所是一个以地壳形变、地球动力学与地震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长期以来,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与地震学相结合,以地壳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为基础,致力于地震预报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开展地壳稳定性和水库地震监测与成因机制研究, 开展地震工程、地震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岩土工程及工程减灾研究,长期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防灾减灾工作。研究所具有测量与地球科学仪器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力量以及完善的基础实验室,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和重力学科牵头单位,负责引导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协调,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矿山微地震监测技术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矿井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矿震,特点是监测大震级破裂事件,定位精度500米左右,主要采用地震行业的技术和设备;第二类是分布式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小型矿震,特点是可监测小震级破裂事件,定位精度50-100米左右。一般适合采区尺度的震动监测。第三类是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小震级冲击地压和岩层破裂,定位精度达到10米以内,适合采掘工程尺度。

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