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尿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孕婴安全 > 内容
把尿

1、 把尿会让宝宝更舒服。宝宝尿湿或便污尿布后,往往会哭闹,就是用纸尿裤有时也会这样。而且不戴尿布,宝宝就很少会长尿布疹。

2、 把尿能提升亲子联系。因为妈妈为了给宝宝把尿,要频繁观察宝宝要排便的迹象,这会让妈妈更加了解他的需求,从而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子联系更加紧密。而且,有的妈妈为了晚上给宝宝把尿,会让宝宝跟自己睡在同一张大床上。

3、 减少资源浪费。全球范围内,垃圾填埋场每年要堆积2200万吨的废弃纸尿裤。减少传统布尿布的使用,同样对环境有益,因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减少尿布的使用不仅可以保护地球,同时还能为妈妈节约开支。

4、 培养宝宝的自我独立意识。随着宝宝大动作技能的提高,当宝宝会爬或会走了之后,妈妈更容易鼓励宝宝自己到尿盆那儿去,或是用大宝宝的马桶。

1、 对宝宝的心理不好

你想啊,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来小便啥的,还有那么多嘘嘘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2、 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

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3、 宝宝的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反而易尿频

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二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正确姿势

其实给宝宝把尿,不如说成是培养宝宝的固定排便时间,这是对宝宝进行自主排便训练的一项准备工作,只是姿势不同而已,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站起来,自己走路了,家长们除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抱着宝宝把尿外,在大多是情况下应该训练宝宝在固定的时间自己蹲下来排便。可以在家里给宝宝准备一个便池,每天根据宝宝的补水量定时让宝宝蹲上去排便。

把尿时间

到底从时候开始给宝宝把尿合适呢?对于刚出生的宝宝,一方面,排便次数太频繁而且规律性很差,所以没有把尿的意义。另一方面,新生儿身体脆弱,频繁的把尿会对宝宝髋关节、脊椎和括约肌的发育造成影响,也很容易造成婴儿患上痔疮、肛裂等疾病。一些家长甚至还在半夜把宝宝叫起来把尿,这无疑影响了宝宝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会对宝宝发育造成危害。所以,在宝宝1岁半之前,家长最好不要乱折腾了,给宝宝穿上纸尿裤是最方便省心的选择。

当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宝宝颈椎的肌肉已经有力了,可以自主抬头。这时候妈妈给宝宝把尿,那么宝宝头部也不会耷拉下来的弄伤颈椎。因此,如果是给宝宝把尿,等宝宝超过三个月就可以的。双手抓住宝宝的大腿,让宝宝的身子和头部靠在你的身体上,这样就可以把尿了。

妈妈可以在白天可以锻炼把大小便的习惯。首先,妈妈要观察宝宝本身的排便刺激反应,一般排便时会有脸部发红、皱眉、眼睛凝视、腿扭动等,应立即拿便盆,发出“嗯、嗯”或者“嘘、嘘"的声音,诱导排便。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排不出来,可以过一会儿再把,坚持下来就会习惯的。如果是到冬天和晚上,冬天太冷,晚上睡觉时间长,妈妈可以给宝宝适量使用纸尿裤。

相对来说,1岁半至2岁,宝宝心理和生理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如宝宝的膀胱具备控制能力,具备了训练大小便的基础,能够听懂和配合妈妈的抱姿与口语提示(如尿尿、嘘嘘声等),妈妈可以给宝宝儿把尿,并适时地做出示范。

1、 当宝宝失误,也就是尿裤子的时候,爸妈要保持平静、放松。爸妈的态度可能会决定宝宝对把尿这件事的态度。要知道选择给宝宝把尿,就意味着你已经准备好他偶尔或经常会失误。千万不要给宝宝施压,也不要惩罚宝宝。爸妈要温柔、积极,再加上一点幽默感,让宝宝喜欢把尿。

2、 不要强迫宝宝把尿。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增强,即使爸妈始终如一地坚持给宝宝把尿,方法也无可挑剔,但宝宝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时哭闹,一放下就尿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随他自己的意愿。多准备几条给宝宝换洗的裤子,并及时清洗、消毒。

3、 不要强迫宝宝把尿。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增强,即使爸妈始终如一地坚持给宝宝把尿,方法也无可挑剔,但宝宝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时哭闹,一放下就尿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随他自己的意愿。多准备几条给宝宝换洗的裤子,并及时清洗、消毒。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