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塌陷在悬托型河谷中极易产生,如云南以礼河水槽子水库,库区第四纪复盖层厚达 30 余米,上部 5~2 米为粘土,下为砂砾石粘土层,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较发育,有地下管道,地下水埋藏很深,达 103 米,水库建成后,自1958~1965年每年塌陷数十个,累计达117个,形成长400米、宽100米的塌陷区,库水漏失。
水库引起地面塌陷的处理
塌坑开挖至基岩,先填大石块,再填小石块,其上铺盖1~2米的水泥板,再回填粘土,效果良好。此外,在峰丛、丘丛洼地中的水库,其下往往有暗河管道发育,也易塌陷,如江西德兴万村挂袍山水库塌陷。这类水库地下水位埋深很大,但季节变化带常达到地表,在这种情况下,其处理一定要采取通气减压措施,作为地下管道的调压井才能收效。贵州普定火石坡水库的一个塌陷,多次处理,多次复活,甚至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也未收效。
地面塌陷的危害有哪些
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突然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干扰破坏交通线路、造成人员和牲畜伤亡。从现有资料看,地面塌陷中以采空塌陷的危害最大。统计表明,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虽然地面塌陷具有随机、突发的特点,有些防不胜防,但它的发生是有其内在和外部原因的。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塌陷的原因,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这些预防措施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采取措施减少地表水的下渗 经过对北京西山塌陷区部分塌陷发生年份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50%左右的塌陷发生在雨季。门头沟区门城镇老空区发生的数十起塌陷事件,90%以上发生在居民的厨房,另外不足10%则与地下输水管线跑、冒、渗、漏有关。这足以说明水是塌陷发生不可忽视触发因素之一。因此,首先,应注意雨季前疏通地表排水沟渠,降雨季节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躲避;其次,加强地下输水管线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做好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的防水工作,特别应加强居民厨房下水道的防水。
当城市发生地面塌陷时应该如何修复呢?道路塌陷常采用泡沫混凝土灌浆法进行修补。 在使用泡沫混凝土用于溶洞、采空区处理前,要评估岩溶地貌或采空区的发育特征,分析泡沫混凝土回填的可行性,并要求对泡沫混凝土回填的地基进行承载力测试,以确保设计路堤的稳定性与使用安全。
1) 对于路基范围之内的溶洞,还需进一步判明溶洞的发育阶段。对于已停止发育,当溶洞、采空区位于路基两侧时,应通过判定岩溶、采空区对路基的影响,评价其影响范围,溶洞、空洞坍塌扩散的影响范围之内的路堤填筑宜采用泡沫混凝土填筑。
2) 泡沫混凝土用于溶洞、采空区时,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3) 泡沫混凝土用于采空区、溶洞等填筑时,宜确保充填密实,不宜裸露。对大型的地面坑陷、隧道围岩大型的塌陷或坑陷填充,应验算地基承载力或隧道二衬结构的承载力。
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进入秋季后,宝宝特有的一种腹泻病。由于暑热刚过,家长还笼罩在夏季传染病特别是中毒性痢疾的恐惧中。宝宝又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大便次数多(可达数十次),患儿很快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
其实婴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 轮状病毒 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宝宝,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所以叫 秋季腹泻 简称 秋泻 。这种疾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在欧、亚、美、澳、非各洲也都流行。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腹泻物大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或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地面塌陷的监测预报方法
1、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可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
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
2、塌陷前兆现象是塌陷的序幕,离塌陷时间近而且短促。因此,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作出预警报,对减轻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塌陷前兆现象一般比较直观,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内容包括: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