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异物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应急自救 > 内容
外耳道异物

根据异物大小、性质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

(一)活动而不膨胀的小异物,可用生理盐水将异物冲出。但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或穿孔禁用。

(二)植物性异物可在直视下用异物钩或耳刮匙取出,不宜用水冲洗,以免膨胀而取出困难。

(三)活动的昆虫类可先滴入油剂、酒精或乙醚使其死后用镊、钩或冲洗取出。

注意事项:

①并发急性炎症时,可先抗炎治疗后再取出异物,若异物影响炎症消退,可在消炎过程中酌情取出。

②取异物时操作必须轻巧熟练,不得盲目强行取出,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特别对圆形光滑异物如豆类、玻璃珠等,切忌随意用镊、钳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

③异物嵌顿于外耳道不易取出者,如创伤进入弹片等,可从耳后作乳突凿开术之切口,分离外耳道软骨部,然后取出异物。

外耳道异物的4种处理方法

光滑球形异物,宜用细而头端带钩的异物钩,于外耳道与异物之间的缝隙伸到异物的内侧,一边松动一边轻轻将异物向外拨动"并根据情况移动异物钩,使其始终保持在异物内侧。

如异物较软,可将异物钩刺入异物中将其拉出,膨胀的豆类异物,先滴用95%的酒精脱水收缩后再取出,有尖锐棱角的异物,用耵聍钩轻轻移动异物使其尖部离开外耳道皮肤,再设法取出,遇在外耳道内爬动或扑动的昆虫,可先用无刺激的油类!酒精或杀虫剂滴入外耳道,使其被黏附不动或杀死后再取出。

异物刺进外耳道皮下甚至骨质中,或嵌顿在外耳道深部,需在麻醉状态下做辅助切口后方可取出。儿童在取异物时常不合作,而异物又较难取出时,需在全麻下取出。

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塞紧外耳道者,可用耵聍钩直接钩出。或者用外耳道冲洗法冲出。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氯仿、油类、酒精或杀虫剂等滴入耳内。或用浸有乙醚的棉球塞置于外耳道数分钟,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去除或冲洗排出。被水泡胀后的豆类异物,先用95%究竟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在行取出。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者,须于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必要只还须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取出异物。幼儿患者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以免因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小儿喜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亦可发生,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小虫侵入等。异物种类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等)、植物性(如谷粒、豆类、小果核等),及非生物性(石子、铁屑、玻璃珠等)3类。

耳朵有异物有什么表现?

因异物种类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而无阻塞、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期存留无任何明显症状。较大异物或植物性异物可遇潮湿而膨胀,阻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及耳鸣等。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炎,出现耳痛。异物接近鼓膜可压迫鼓膜致耳鸣、眩晕,活动昆虫爬行骚动时可引起难以忍受的不适,触及鼓膜可致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检查可见不同大小的异物存留于外耳道不同的位置。

外耳道异物的急救

急救原则是轻轻操作,取出异物和防感染。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