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化土地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盐碱化土地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土壤盐渍化简介

亦称“土壤盐碱化”简称“盐渍(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亦称“土壤盐碱化”简称“盐渍(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影响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例如,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涞州湾形成面积为11,40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为2400km2,1988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20m,造成涞州湾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的面积达730.7km2。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市也发生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辽宁省大连市、锦州、锦西、营口市,和河北秦皇岛市的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1992年辽宁省海水入侵面积达434km2,秦皇岛市达55.4km2。在广西省北海市的海城区和涠州岛都曾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

危害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1)盐碱化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条件变坏,表现在: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由于土壤盐碱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

②土壤营养条件变差。在排水、洗盐和加大定额灌溉的影响下,土壤氮素损失严重,有机质是土壤磷素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的分解产物能使磷素释放而提高其有效性,盐碱土有机质含量低,速效磷的含量也就低,加之盐碱地PH值高,碳酸钙含量高,土壤中的磷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了磷的有效性,此外,锌、锰、铁、铜等微量元素也皆因土壤PH高而降低了有效性。

③土壤物理性状不良。盐碱化土壤结构差,直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数量少,空隙度低,非毛管孔隙少,粘结性差,保墒能力差,土壤胶体Na+含量高,透水性差,土壤胶盐困难,土壤有效水含量低,无效水含量显著增加,供水能力差,春秋地温偏低,土性冷凉,影响作物及时播种和幼苗生长,夏季地温偏高,加速了地表蒸发和积盐。

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有机肥通过分解微生物、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和NaCO3,作用形成腐殖酸钠,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同时腐殖酸钠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其抗盐性。腐殖质肥料中有机质分解会形成有机酸,不仅能中和土壤碱性,还能加强养分的分解,増强磷的有效性。所以,合理施用有机肥对于改良盐渍土,增强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预防和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办法或措施。土地盐碱化分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预防土地盐碱化主要针对次生盐碱化而言。基本途径是科学地进行农田灌溉,并建立有效的农田排水系统,使地下水水位保持在临界水位以下,防止盐分在土壤中大量积聚。治理盐碱化的途径主要是因地制宜地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化土地,取得变害为利的效果。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