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烫伤也可称为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称为低温烫伤。是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一般认为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44℃热源持续接触6 小时,可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 。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 ~51℃,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温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觉较舒适的范围内,但长时间接触仍可导致低温烫伤。近年来随着取暖物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低温烫伤的发生愈加频繁。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上印有“小心低温烫伤”或“低温烫伤预防”等字样,但仍有不少人被烫伤。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青少年、糖尿病人及老年人。这类人群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对外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差,再生机能降低或减弱,皮肤血运减慢。因此老年人对低温刺激反应较低,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而青少年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思想过度集中或精神过于疲劳均可导致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因此青少年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糖尿病人因为血管神经病变,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低温烫伤有如下特征:伤后常有水疱且病变局限,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浅Ⅱ度烧伤,水疱特点是颜色较深,水疱液多为血性,创面基地苍白,感觉迟钝或消失,严重的可以深达骨骼,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常见于下肢,尤其以小腿及足部多发,常常久治不愈或者因治疗不当迁延成慢性溃疡。
寒冷季节人们常常会接触一些温度不太高的热源来做取暖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身体某一部分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称为低温烫伤。随着各种保暖设备和家庭理疗设备的逐渐普遍化,加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低温烫伤情况也逐步呈现扩张的趋势。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患者或者家属应该立即进行烫伤处理,向冷敷烫伤部位,并及时就医,以免烫伤部位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伤害。但是有的患者缺乏对低温烫伤的认识,并不了解低温烫伤的严重性,在发现身体部位烫伤以后,私自用牙膏等涂抹在烫伤部位,导致烫伤部位创伤面的感染,如果后期再去就诊,很可能会因为病情延误为患者带去更多的伤痛和医疗费用,甚至影响医生对烫伤面病情的正确诊断。
老人被低温烫伤后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如烫伤1~2个手指也可用简单的方法——浸入酱油内,即用一小杯酱油将手指侵入,约半小时即可止痛,且不起水泡。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创面的变化。大面积或严重的烫伤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应立即送医院。
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如果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
皮肤烫伤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此时就不必涂药。10天左右时间就可脱痂愈合。届时若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因烫伤较深或有感染。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后还是红肿、疼痛加剧,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低温烫伤是由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所造成的。
一.低温烫伤与高温烫伤有什么不同?
1.与皮肤的接触时间
同样是烫伤,70℃的高温物体只需要接触一分钟,而60℃的物体可能要接触五分钟以上才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2.烫伤程度
有的时候,由于人体对于高温刺激的条件反射,皮肤可能只闪电似的碰了下发热物体,虽然有很强烈的疼痛感,但烫伤程度往往只到一级,也就是说只有皮肤表层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涂点药膏就能痊愈,并且还不会留下疤痕。
但是低温烫伤的程度都是在二级以上,除了皮肤表层,真皮层也会受损,严重时还会损伤脂肪、肌肉和骨骼,不但治愈时间长,而且很有可能还会留下疤痕。
3.低温烫伤痛不痛?
与高温烫伤的强烈刺痛不一样,低温烫伤在当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而且其他的症状也会反应迟钝。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皮肤才会有感觉,当症状显现出来的时候,烫伤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