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源
首先,埃博拉这种病毒是人畜都能够患病的病原体。在南部的非洲地区和撒哈拉的中部,都有很多动物携带着这种病毒。而且大多都是因为野生动物库开始传播到人类,病毒变种的遗传基因也是一样的。在2013年12月,几内亚爆发了埃博拉病毒的疫情,而在受到感染的1848人当中,就有1013位患者已经死亡。
2、传播途径
其实埃博拉病毒是不能够通过飞沫来进行传播的,所以这种病毒的传染性并不是非常的强烈。根据临床上的分析来看,跟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患者的唾液,这就是埃博拉病毒所传播的主要途径。不过埃博拉的病毒并不会通过打喷嚏和咳嗽来传播。它会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和腹泻物以及血液来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还有可能会通过患者的汗液和眼泪进行传播。
埃博拉出血热(EBHF)为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病始发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该区域严重流行,故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患者会在2天至3周内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病征。病情会进一步恶化为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到了此阶段,病人通常会出现体内外出血的现象,死亡的几率也颇高。
据小编了解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可分为四种不同亚型: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科特迪瓦埃博拉和瑞斯顿埃博拉。前3种亚型可使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的致死率为88.8%;苏丹埃博拉则为53.2%。而瑞斯顿埃博拉只会使灵长类动物发病,但人类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亚型从而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在西太平洋就有这种病例出现。
专家告诉我们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的该病毒是不能够通过飞沫来进行传播的,所以这种病毒的传染性并不是非常的强烈。根据临床上的分析来看,跟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患者的唾液,这就是埃博拉病毒所传播的主要途径。不过埃博拉的病毒并不会通过打喷嚏和咳嗽来传播。它会通过患者的分泌物和腹泻物以及血液来进行传播,还有可能会通过患者的汗液和眼泪进行传播。
对于该病毒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发现病猴应全部捕杀。死亡患者立即火化。[3]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血液和血小板输注)。其他方法包括输注恢复健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救命的中和抗体。根据此次疫情期间的最新报道,这种试验性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运用,虽然该疗法的疗效未知。
据小编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高危人群包括给病人治疗的医生、护士、护理人 员、处理病人污物的清洁工人、尸体解剖人员、实验室 工作人员、尸体整容人员、照顾病人的家属、看望病人的亲戚朋友,另外词室睡觉,参加葬礼等皆为传播的机会,因此,该病的传播首先是在医院,其次是家庭内传播。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埃博拉出血热的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EBHF)为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病始发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该区域严重流行,故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患者会在2天至3周内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病征。病情会进一步恶化为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到了此阶段,病人通常会出现体内外出血的现象,死亡的几率也颇高,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暴发,病死率高达50% ~ 90% 。因该病始发于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该区域严重流行,故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其形态学、致病性等与马尔堡病毒相似,但免疫原性有所区别。而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类后的潜伏期为 2~21 天,大多数患者在感染 8~9 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 1~2 天内出现症状。
临床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可在 24~48 小时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鼻腔或口腔内出血,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在 3~5 天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伴随明显的体液流失。
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一)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
(1)病毒抗原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有报道,一种腺苷同型胱氨酸水解酶的核苷类似物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能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但毒性研究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美国学者曾报道对8名埃博拉出血热患眚应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进行治疗,仅1名患者死亡,余者均存活,当然不排除与存活的患者接受了良好的护理和对症治疗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恢复期患者血浆中几乎不含中和抗体,故认为这种治疗是无效的。
曾有学者报道用白细胞干扰素每天600MU治疗1例实验室感染者,连续14日,并结合使用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浆,病人于治疗后24小时,血浆中病毒滴度急剧下降并维持低水平至病毒血症消失。此后一些实验室相继开展了以猴为感染动物模型进行干扰素治疗作用研究,但实验动物全部死亡,一些实验室均否定了干扰素的疗效。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主要流行区域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迄今已报告有759人确认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因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的人数增加到467人。其中,几内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共报告了413个病例,其中303人丧生。利比里亚报告107个病例,其中65人病死。塞拉利昂报告239个病例中,有99人病死。据悉,这已经创造了历次埃博拉疫情感染病例与病死人数的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