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净化网络用语研讨会在互联网信息办公司举行,“屌丝”、“逼格”等近两年流行的网络词汇入选低俗用语排行榜。近年来网络上的一些评论或发言,污言秽语更是比比皆是,网民频繁使用低俗词语、恶意辱骂他人,其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今年,广东省高考继续要求考生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根据教育部考务要求,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在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考生切勿使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古文字等。惠州的高三语文老师提醒各位考生,网络语言要慎重使用。华罗庚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彭文华认为,考生在高考中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语法、修辞规范,以书面语为主,不能拼时髦、赶潮流,以免被评卷老师认为是错别字导致失分。
高考作文也应与时俱进,网络热词与权威性、严肃性并不矛盾,反倒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高考作文不可“与世隔绝”,而应“海纳百川”,有关方面若是能对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宽容相待,不仅有利于考生自由发挥,也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生活、接触社会。
朱慧松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网民,就惠州而言,相关学校可以筛选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络热词,避免学生失分,或者受到不良网络热词影响,为他们把握好尺度。网络热词来源于生活,是对某个问题的形象概括或生动描写,受到网友追捧,说明其生命力和传播力很强。那些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经常使用、有固定含义的新兴语言,只要使用得当,即使是“网络热词”,高考作文也不应一概拒绝。
不妨制定网络语言“红黑榜”
抓住高考这个关键节点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确实有其必要,但仅仅指望通过高考来规范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工夫还需要用在平时。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妥善使用网络语言;其次,要探索将网络语言使用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不妨将网络语言使用作为课程来教学,进行规范,特别是针对学生使用频率高、容易使用的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引导学生区分口头语言和书面写作的不同。鲁兵海
网络语言发展是动态过程,存在规范管理的过程。有关部门应对网络语言进行跟踪,定期实行清理、扫除,把词义准确、鲜活生动的网络词汇收集到字典、教科书中,而格调低下、粗俗的,应明确禁止在公文、教科书、传媒等载体使用。不妨制定网络语言“红黑榜”,通过清淅的指引让民众有所取舍。袁斗成
从语言发展规律来看,语言进化是一个不断吸纳外来语与接受新词语的过程。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语言规范的标杆,曾经历数次的删改、吸纳,例如,“雷人”“山寨”“草根”“粉丝”“闪婚”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可查到。我们应该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一棍子打死。同样,高考禁用网络语言也应该有所区别,正确、积极、有发展前景的网络语言不应该被抵制。
曹海容
禁止考生在高考时使用网络语言,其本意并非为了彻底“封杀”网络语言,而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热爱规范语言、传统语言。中小学生要在平时养成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家长和教师也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使用规范语言,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语言的严谨、精炼、凝重和高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朗读传统美文,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
对网络低俗语言说“不”
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对网络语言刨根问底,研究对错,对自己没听过或者是把握不准的网络语言只能判错。如此一来,吃亏的自然是考生。
高考是一件严肃、正规的事情。假如高考盲目跟风允许使用网络语言,就会造成汉字书写和使用的混乱。应该让网络语言经过时间的沉淀,再去伪存真地对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加以吸收。
毕文章
网络语言如果没有被写进字典、词典之中,学生在写作文时还是禁用为好。首先,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让别人看的,如果一篇文章用上几个、几十个网络语言,就会造成阅读障碍,如何让阅卷教师看懂?其次,网络语言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网络语言中不合乎“规范”甚至是不合语言逻辑的新词新语比比皆是,这是对汉语言的污染和破坏。
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信息频道!
( 责任编辑: 佰佰安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