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19时许,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罗某(男)疑因家庭纠纷用钝器将其母亲谭某某、父亲罗某某击伤致死亡后,逃离现场。1月2日下午16时许,衡南警方在云南警方大力协助下,在云南大理将犯罪嫌疑人罗某抓获归案。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从“熊孩子”到“小恶魔”,未成年人的恶作剧乃至暴力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报端,引发社会广泛担忧。“对于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在法律上是有规定的,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该怎么处罚?让佰佰安全网来普及相关的公共安全小知识。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报复占主要原因
根据最高检相关数据显示,校园暴力案件的70%源于报复。校园暴力案报复型犯罪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因琐事与同学发生纠纷,为发泄怨气而报复的9件,占64.2%;因男女朋友交往引发争风吃醋,蓄意报复的4件,占28.6%;因哥们义气或加入不良圈子,而被纠集帮助他人实施报复的3件,占21.4%;因不服老师的管教而进行报复的1件,占7.1%。
那么未成年人为什么会有报复呢?根据最高检相关分析得知,除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原因外,其报复行为大多由于学生与学校、同学、家庭及社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引发。
譬如学生吸烟、酗酒、缺课、携带管制刀具等,并以此直接对抗校规校纪;讲究哥们义气,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打架斗殴、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多次被同学欺负后,从受害人变成加害人,并通过报复进行私力救济等;受家庭暴力影响,孩子个性独断、专横、暴躁;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为了攀比等,这些情况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2、社会环境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继而伤害他人的因素很多。可以说,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
3、未成年人青春期的叛逆
从目前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一个人处于极易越轨的“危机期”,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不足的缺陷可能会自愈。
未成年犯罪如何处罚?
《刑法》规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从轻是在法定刑的下限处刑;这里指的减轻,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如应判五年以上的,实判在五年以下处罚。
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这里指的“必要的时候”,是指家中无人管教或者家长、其他监护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群众、或者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容教养的时候,政府从社会保护的角度出发,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指出“对司法实践中出现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如何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在保持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下降的问题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加强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法规的立法研究。国家立法部门及法律学者应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采取法律的手段来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全国各地应根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条例等,以加快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的建立。
二是学校应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学校特别是小学应担负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并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是注重家庭环境质量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要经常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营造团结和睦、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加以纠正。
四是文化部门应加大对不良网吧的治理和打击力度。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充斥网络的带有打打杀杀的暴恐游戏的管控力度。同时,应制定出相关的规定,停止一些暴恐游戏的开发。对于现在已经上市的此类游戏,应该责令相关行业立即从市场和网络及网吧中删除。
五是继续加大在出版、新闻、广播、电视、电影等方面的正面宣传,杜绝色情传播渠道。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清除在交通运输、娱乐场所、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书刊等方面出现的抢劫、杀人、暴力、色情、贩吸毒等内容,净化未成年人的社会成长环境,从而减少犯罪。
六是由县级以上政法委员会牵头,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在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心理咨询等服务。通过发挥司法部门职能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警示、教育孩子自觉遵纪守法,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单纯从法律角度看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恐怕只会治标不治本。刑事责任年龄只可能一降再降,最终还会体现到未成年人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教育、监管、引导、惩罚、矫治、接纳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才能让孩子们的未来一个都不会少。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