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老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就在于它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冯老师,俺家里盖房子,2016年交不上食堂的钱了,中午不吃饭了。”泗水县圣水峪镇八士庄的五年级女孩柏悦(化名)因交不起学校食堂的伙食钱,中午准备饿肚子。班主任冯佃生老师知道后,拿出钱给了女孩,看着她去买了饭。“家长把孩子送到了我这里,我就不能让孩子渴着、饿着。”冯佃生说。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老教师冯佃生执教几十年,类似的场景在他教师生涯中经常上演。冯老师不仅是个教书先生,还是全校200多个孩子们的大 家长,拄拐从教四十载,他不仅教书育人,更是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他用坚强的意志和对学生的关爱送出1400多名山区孩子走上社会的各个岗 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园丁。
三岁残疾十六岁教书,从民办到公办,他要站着做个人民教师
2016年56岁的冯佃生,黝黑的皮肤,个头不高,一口朴实的乡土语言,讲起话来更像一位质朴的农民。
“1971年,我在这所学校上小学,十六岁初中毕业后又回到了这里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在这个讲台上一站就是四十年。”三岁患小儿脊髓灰质炎导致 残疾的冯佃生向记者回忆他的教师生涯。冯佃生告诉记者,自己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有着健康的双腿,但是在三尺讲台上,自己要站着做一名人民教师。
1976年,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民办教师调整,正值冯佃生初中毕业,他谢绝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自己的母校。冯佃生告诉记者,小时候他看着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时心里很羡慕,所以当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临时,他还是选择了去做一名民办教师。
“尽管当时教学环境很差,教室也破陋,一个月工资才十来块钱,但讲台下却始终有着一群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这份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冯佃生说。
东卸甲村是辐射周边七八个村的一个学区,十里八村只有这一所小学。学生多,待遇低,当地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做民办教师。可冯佃生却坚持了二十年,在1997年转成了公办教师。
“我对这个小学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这里有太多的留守儿童需要我。”冯佃生对记者说,在他转为公办教师以后,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被抽调去圣水峪 镇中心小学的科技班任教了三年。三年后,镇中心小学的校领导提出了较为优厚的条件,希望他能继续留下任教,可冯佃生却断然拒绝了。他说,东卸甲小学就像他 的家,那些学生们就像他的孩子,孩子们还在家里等着他。
他是全校学生的“冯老师”,更是留守儿童的家长
“冯老师,俺买不起校服,交不上钱。”
“冯老师,家里2016年盖房子,俺没钱交食堂的饭钱了。”
“冯老师,那个教室的玻璃碎了,我们不是故意的。”
……
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冯佃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给你,先拿着”。冯佃生告诉记者,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口头禅。
“其实每当遇上类似的事情,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困难就交给冯老师,你们只管学习就行了。”冯佃生说。
虽然冯佃生每年只带一个班,但在孩子们心中,这个拄着双拐的冯老师是没有班级界限的,他是大家的“冯老师”。学生不开心,他要开导;学生生病 了,他会送去医院;学生打坏了玻璃桌椅,他就自己修补。每天下午他都会目送学生或上班车或被家长接走,然后再沿着通往村外的路上走上几里地,看看是否还有 停留在回家路上的学生。
“我带的班里一共39个学生,至少一半都是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上就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冯佃生说,而在农村,多数是留守儿童,布置完作业以后,爷爷奶奶也无法辅导,孩子们学习的劲头不足,同样在生活中,爷爷奶奶更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位置。
家住在圣水峪镇中心寨村张然(化名),父母都不在身边。一天上学,冯佃生发现她没有背书包,问了半天她也不说原因。冯佃生对张然耐心地开导,在 进行了多次沟通以后,张然才敢说出了真相了,原来她在校门口的小卖部佘了账,又不敢跟家里要钱,越佘越多,不敢告诉家里,也不敢告诉老师,小卖部老板就把 她的书包扣下了。冯佃生知道了此事后,替张然还了账,小姑娘才露出笑脸,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教室,以后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要问我这些年对留守儿童们做过些什么,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的学生父母不在家,我就要盯着他们做作业,有时候甚至跑到操场上追他们回来 写;有的其他班的学生,放学要走十里地才能到家,家长不来接我把他们送回家。”但冯佃生却认为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并不算什么的“事”,因为这是他身为学生 “家长”替他们真正的家长该做的事。
教育是个良心活,而不是空有热情,四十年的酸甜苦辣,还是快乐多一点
“站在这里一教就是四十年,没有挪过‘窝’,我曾被学生嘲笑过,也差点被清理出民办教师的队伍,”冯佃生笑着告诉记者,就连校领导也曾劝他放弃当老师,改行做其他工作。
“当时触动很深,第一次觉得教育是个良心活,而不是空有热情,更不能误人子弟。”冯佃生对记者说,他基础不好给学生讲错过题,于是就在业余时间 跟着初中部的学生一起上课,后来考取了泗水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两个学校两边跑,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四年里没有落下一节课程。第二次民办 教师考核时,他成绩名列前茅,而他带的班级在全县100多个小学班级抽考中则稳居前六。
冯佃生在起起落落的教学生涯中忙的不亦乐乎,他很坦诚的告诉记者,“四十年的酸甜苦辣,还是快乐多一点。”
“我包过班,就是把一个年级所有的课程都包了,一天最少六七节,那时候拄着双拐站一天讲台,支撑拐杖的腋窝经常磨破化脓,下了讲台以后一句话都 不想说。”冯佃生向记者诉说,他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我上课很少坐着讲课,当老师决不能像领导作报告一样,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在保证所有孩子听 一节课就都能理解透,所以教学是双方互动的,必须要走到学生身边进行指导。”
“东卸甲小学就像我的家,而我的家却变成了我吃饭的地方,我没有过休息日,因为周六周日会有留守儿童来学校里学习看书。”冯佃生告诉记者,每天 晚上他会回家吃饭看看父母,然后再返回学校留值,负责开关大门、水电、锅炉、看管校舍、公共财物。对于他来说,学校与家的概念已经区别不清了。
“我很知足这份工作,也很珍惜,我没有其他优势,只能踏踏实实靠过硬的教学本领弥补自身的缺陷。”冯佃生说。
走在东卸甲村里,提起冯佃生的名字,村民们都知道把孩子交给他最放心,而他“中国好人榜”、“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济宁道德模范”等荣誉的 光环几乎是人人皆知,然而冯佃生却告诉记者,书教不好,得再多荣誉也是枉费,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以外的事情,这份工作埋头干了四十年,现在抬头想想, 一路走来十分纯粹,当看到自己能教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给留守儿童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时,心里还是快乐多一点。
佰佰说: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 责任编辑: 李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