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争议的“首善”陈光标:19个月“被失联”两次)
陈光标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争议人物“首善”陈光标回到公众视野。此前,有消息称其涉嫌经济诈骗被抓。31日,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网传消息不实,他正在上海出差。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8月,这个高调做慈善的企业家就被传出失联。据不完全统计,在19个月时间内,陈光标已“被失联”两次。
首次“被失联”系19个月前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县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3天后,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寻人启事,寻找早应该露面的陈光标。
网友发布的寻人启事称,陈光标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反应很快,不是带领救援队到现场开展救援,就是积极捐款捐物。而鲁甸地震已发生三天,仍不见陈光标的身影,这非常不符合陈光标的个性。
网友依此怀疑,陈光标因未知原因失联,无法“到灾区发现金”。
更有网友发微博称:“网传陈光标已遭调查,首善还是首恶让我们拭目以待。个人观点,沽名钓誉之徒多行不义必自毙!”
陈光标很快注意到此事,8月6日中午,陈光标发微博回应称,“近两天不少网友问,云南地震标哥在哪?标哥就在震中现场!”
同时,陈光标贴出一篇新华网的报道《陈光标:听从统一指挥 全力以赴救人》,消除网友疑惑。
报道称,“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5日告诉记者,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地震后,他马上从自己公司派出11名民兵赶赴灾区,现已从废墟中救活3人。他呼吁,社会各界应在党和政府统一指挥下,全力以赴抢救生命。
曾被质疑慈善注水
在做慈善的企业家中,陈光标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不过,陈光标受到争议的地方,远不止其高调的行善方式。
早在2011年,陈光标就被质疑其夸大捐款。记者针对陈光标向媒体提供的2010年慈善“成绩单”,进行了再调查、再核实,发现除了“成绩单”中出现的张冠李戴现象之外,依然有1000万元的捐赠没有到位,而且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成绩单”还存在重复计算、夸大事实的问题。
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中,陈光标再次对慈善注水做出回应,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针对质疑今后不再回应,“这是最后一次回应质疑”。
2014年1月,在陈光标出价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遭拒后,求是理论网发表署名为周歌的文章称,长期以来,一向热衷于高调行善,并始终坚持关注生态环保的陈光标,一直都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助推社会的文明进步传递着不容小觑的“正能量”。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们来说,可以质疑陈光标的做法,但必须要用心去感受并深刻领会他的良苦用心。
同年8月22日,陈光标发微博称“陈光标坐垃圾桶挑战冰桶记录”。 半年后,陈光标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其在微博上放出的两段冰桶挑战视频并非真实的冰水浸泡,而是泡在50℃的热水里。
去年8月,陈光标参与天津爆炸救援,被诊断中度中毒接受治疗。这也被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作秀。
记者了解到,陈光标最近一次在媒体上公开露面发生在今年3月15日,陈光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加油‘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佰佰安全网新闻加点料:
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纵观中国慈善史,从中可窥中国社会之一斑。具体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福利国家的传统。官方的一些带有慈善福利性质的政策和活动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不是把她当作一项社会事业,而且这些政策和活动都是因人而兴,因人而废。民间的慈善活动也是出于人性中固有的道德怜悯之心。
二、中国古代两性地位非常的不平等。汉唐之时,由于男子赋役、徭役繁苛,而男儿长大后需析分家产,易使家道陷入窘境,故溺男婴之风盛行;明清两朝,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故溺女婴之风又炽。
三、传统的道德观念的瓦解。从明代养济院看,胥吏的贪污舞弊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而清帝屡颁政令以推行养济院这项恤老慈善事业,而且管理制度愈来愈严明,不断加强对胥吏舞弊贪污行为的防范,而这恰是从反面说明了此时养济院的积弊已深,在运营过程中所滋生的腐败现象已属十分普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也反映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滑坡。
四、社会阶级的变化。在明清以前,商贾在慈善事业中的地位是不突出的,但是在明清时期,商人在社会慈善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反映了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四民之“末”的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反映了儒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
从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中,我们还可以管窥到中国古代社会贫富悬殊现象以及诸如婚葬等社会习俗。总之,王安迟认为:慈善事业是一个绚丽的万花筒,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发掘。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