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3岁维吾尔族老人四次下水救人 称自己儿时曾被救)
维吾尔族老人麦提托合提?亚森讲述救人经过:“我是从这里下水救人的。”
宽6米、深3米的水渠中水流湍急,虽已到春季,但水温只有零上二三度。
妈妈抱着被救的孩子与老人合影。
洛浦县4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精神文明办获悉,一名4岁女童12日落入水流湍急的深水渠中,被63岁维吾尔族老人麦提托合提·亚森救起。据了解,这已是老人第四次勇救落水儿童,其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老人称自己儿时曾被人从水里救起。
家门口深水渠里漂着女童
新疆适逢农作物灌溉高峰期,洛浦县乡村水渠里到处都是水。当天,麦提托合提老人发现门口的灌溉水渠里有个像塑料的一样的东西漂在在水面上,仔细一看是个小女孩。这是一个宽6米、深3米的水渠,村里人把它称为“图格曼”,虽是春季,灌溉渠里的水依旧十分寒冷。
“紧急情况下,我顾不得太多,立即跳下水向孩子的方向游去。”老人介绍说,当靠近孩子时,小女孩又被大水冲到了纵渠和横渠的交接处,转向了另一条水渠,他奋力向前游过去,紧紧抱住了孩子。
据麦提托合提老人介绍,上岸后,孩子昏迷不醒。“我不停挤压她的肚子,直到把肚子里的水全都吐出来,看到孩子手动了,知道活了过来。”
孩子的妈妈奥布力喀斯木闻讯后,赶来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领走孩子时,她对老人连连道谢。
孩子是怎么落水的呢?小女孩醒来后告诉记者:“我口渴想喝水,就趴在水渠边,掉进了水里。”老乡们知道麦提托合提又救了人,赞许他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下水救人不是第一次
据了解,麦提托合提·亚森老人是洛浦县恰尔巴格乡土生土长的农民,1975年至1983年任村里的小队长,家里现有三口人。老人告诉记者,这个水渠已经发生了7次溺水事件。他第一次救人时是1983年。“干完活回家时,发现了一名2岁的孩子在水渠边玩耍,走近时,孩子突然落水,我马上下水去救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尽管他这次救人并没有成功,但村里人都知道老人是个热心肠人。
1989年10月,还是在这条水渠里,麦提托合提老人救出了一名2岁的孩子,如今这个孩子已经29岁了。
麦提托合提老人说:“第三次救人是在10年前,我把孩子救上来,才知道他是本村人,当时他的家人很感谢我!”至今,被救的孩子母亲欧格丽尼亚孜罕一家人与老人保持着联系。
“我也曾经被人救过”
28年前,麦提托合提老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只能卧床,他在家里照顾她。邻居家的凯麦尔妮萨罕面临产子。按当地风俗,生孩子要回到娘家,她回家后发现家门紧锁,妈妈不在家,就从墙上爬进了院子,而正在此时,孩子就要生了,她疼得大声叫喊。
就在此时,麦提托合提老人听到叫声后,从邻居家借来了剪刀,爬进院子,帮助凯麦尔妮萨罕接生了一个女孩。“如今这个孩子都28岁了。”曾受过帮助的这位妈妈说告诉记者,“我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我小时候也曾掉到水渠里,那时不知道自己是多少岁,被村里好心人救了上来,我今天才会有这样的好日子过。现在我救别人,就是为了回报,就像救我的人一样做好事!”麦提托合提老人说。
佰佰安全网提醒:
强调施救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所有的施救者必须明确:施救者自己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只有首先保护好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救人。否则非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其注意点有:
①尽可能呼唤多人参与救援 人多力量大,同时可以相互照应,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因此发现有人淹溺时应尽可能多叫人来参与救援。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单人施救,尤其应避免单人独自下水施救,以免发生不测时无人帮助。
②不要盲目下水 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故即使是会游泳者甚至是游泳健将也不要盲目下水。不要以为游泳技术很好的人不会被淹死,因此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应尽可能采用岸上救助法,下水救人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措施。
③禁止不会游泳者下水救人 不少人明知自己不会游泳却不假思索地盲目下水救人,殊不知这样非但救不了人,反而会增加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类似愚蠢的做法已经多次夺去了很多人的宝贵生命。岸上营救的方法有多种,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应高声呼叫他人援助或采用其他岸上救助的方法,绝对不允许盲目下水救人。
④禁止儿童下水救人 无论儿童是否会游泳,他们的心智及体力均无法胜任抢救淹溺者的工作,因此必须禁止儿童下水救人。平时我们必须大力宣传这一点,让所有的儿童都明确救助溺水者时有巨大的危险,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⑤救援时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终止救援 如果营救者在救人时感到严重不适,如感到极度疲劳、水温过低、呛水、头晕眼花、胸壁憋闷、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此时应立即果断放弃抢救,赶紧实施自保和求援,切勿继续勉强救人。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