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持续发酵,学生体检异常的起因直指一路之隔的常隆污染地块修复工程。记者查阅常州市环保局官网之后发现,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曾被其视为政绩之一,常州市环保局称该项目“走出常州特色”,常隆地块修复工程还曾成为环保部试点备选项目。
常州外国语学校北门已闻不到异味
4月19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离污染地块最近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北门,发现已闻不到异味,校内的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记者在现场看到,常隆污染地块唯一的一扇门已被铁链锁上。一名门卫表示,没有上级指示,任何人不得入内。
常州外国语学校与常隆地块之间仅隔着一条辽河路。据附近居民回忆,2013年时常隆地块就围起了2米多高的围墙,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去年12月份经过辽河路时,确实有难闻的气味,但不知为何物。另一居民则指出,有几天味道特别大,后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停课,就发现对面的地块一卡车一卡车把土拉走。
同时,家长相互聊起孩子出生的病状:长疹子、头晕、长时间流涕、咳嗽、嗓子疼、呕吐、流鼻血、双手蜕皮严重……
“没有看到防护措施。”一位家长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黑牡丹发展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承认未使用密闭防护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引述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的说法称,对挖出来的污染物,按照处置流程是向水泥厂提供并进行烧炼,但因水泥厂处于“去产能期”导致开工不足,没有及时将污染物运送到水泥厂,而是开挖后现场堆积,但在处理方法上“现场覆盖与完全密封不同”,考虑到水泥厂可能随时需要,因此没有“完全密封处理”。
该地块原本规划要开发商业综合体
常隆污染地块也被称为三江口地块。网上流传着一份《三江口地块土方开挖及桩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下称《影响报告》),该报告的编制日期显示为2014年3月,编制单位为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建设单位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又称为黑牡丹发展)。从报告可知,三江口地块占地面积近14万平米,土方开挖和桩基建设施工周期原定2014年4月-2014年12月,项目投资7700万元。
报告指出,根据新北区区域规划图,该地块场地的土地利用性质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市场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2009年,该地块的三家化工企业完成搬迁工作,根据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该地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土壤和地下水实施修复。2013年,黑牡丹发展开始对污染场地开展土壤和修复工程。
该报告还透露,该地块的金主为菲律宾SM集团。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与菲律宾SM集团合作协议,菲律宾SM集团将在该地块开发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住宅集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预计2016年前后完工。
但是,该项目最后的进展显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根据常州市环科院编制的《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验收技术方案》(以下简称《验收方案》),直到2014年3月,常隆地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才正式实施。截至2015年12月,仅对三个重点污染区域进行了试挖,挖出的污染土壤暂存在堆场未运走。而地下水修复工程招标工作于2015年8月才结束,地下水修复工程当时还未开展。
与此同时,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新校区。当年12月,该校的学生和家长开始感觉到空气中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并且有的学生身体出现异常,由此“毒地”事件爆发。而当地政府最终也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表示该地块不再从事商业开发,而是改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
常隆污染地块修复工程曾是亮点工程
界面新闻了解到,常州市对土壤污染的重视始于2008年。据报道,2008年前后是常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化工业整治的重要时期,一批老工业企业先后搬迁出主城区。因此,对工业污染场地调查十分必要。
同一年,常州市启动常州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作,由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具体环评并编制修复方案。据称,这是当时国内修复体量最大的工程,也是第一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同步修复的工程。2012年,常化厂污染地块修复工程进入收尾工作。
常州市环保局2012年亮点工作汇总表曾总结道:“常州市十分重视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不仅在全省率先制订、实施了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国内首创在土壤修复工程施工中引进环境监理,实施全过程严格监管,而且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常州市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工作已走出常州特色,形成常州模式。”
常州市环保局2012年工作亮点指出,常州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了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年内完成首批35家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常州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处理污染土壤42万吨、地下水54万立方,创下“单个污染场地修复体量全国之最”。
该市环保局还表示,该工程探索出了一套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调查与修复工程时,要求严格按照环保局下发的《常州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常环〔2011〕29号)、《常州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流程》(常环然〔2011〕5号)等文件要求,规范工程管理,在工程实施中实行全程环境咨询和全程监管。“通过监管不仅可以保障地块修复工程质量,有效避免了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而且可便于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
2012年,以常州市环科院为依托与南京大学、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江苏省环境保护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落户常州。
此外,常州市环科院土壤调查与修复工程当年还第一次走出常州,承接了常熟市晨光化工城新增污染场地地块修复工程、南通开元民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地块部分区域场地环境调查项目、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环境详细调查项目等三个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7月,常州市共完成了75家工业企业的遗留污染场地调查。此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常隆地块正是常州市第二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的农药类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据常州市环保局官网介绍,该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环保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备选项目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环保部成立调查组 调查常州学校周边污染问题
( 责任编辑: 刘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