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不垮的基石 遂昌县北界镇基层党组织抢险救灾纪事
埋没的家园、蒙难的乡亲……遂昌县北界镇苏村,这个平素安适和睦的山乡,此时此刻此状,让人唏嘘不已。
紧急救援仍在持续进行中,灾后重建已然有序展开。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在这一片废墟上,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们,在社会八方的支援下,已带领村民们投入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去。在巨大的灾难和创伤面前,他们是群众心目中的定海神针,是一块块摧不垮的基石。
人民至上:紧急组织群众撤离
“必须立即把所有人转移出来!”9月28日早上,北界镇党委书记傅长贵给所有负责组织群众转移的干部们下了死命令,让10多位党员干部火速再次上门检查、组织群众转移。
对2016年9月28日的那个傍晚,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永生难忘。
9月27日中午,华素萍一出门就看到,暴雨之下,村边的溪流一寸一寸地上涨。她随即召集村干部和镇干部一起,分组赶往所包片村转移群众。可一批村民转移下来后,又有几人见雨势变小折返回去。华素萍说,镇村两级党员干部这边正上门做回家群众的工作,那边天灾就突如其来降临了。
57岁的镇干部周根富本已退居二线,从9月27日起主动到村里做转移群众工作,直到灾害发生后失联;
1989年出生的年轻干部周瑞禄,在第三次开车进村、打算搭载村民转移时,连人带车被冲到河里,他从车窗爬出来后,二话没说投入抢险救援,救出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
民兵连连长华玉军,自家房屋被埋,妻子遇难,但他始终坚持在抢险救援一线……
“如果不是前一天就组织了转移,后果真是想都不敢想。”劫后余生的村民们这么说。
妥善安置:让群众有个温暖港湾
“我们安排了北界村文化礼堂作为苏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第一天晚上从村里转移了100多名村民到这里,如今人数已经超过200人。”傅长贵说。
那天夜里,他带着党员干部来来回回去了安置点三次,附近两个村子的20多位党员干部也主动请缨,赶来帮忙。看着受灾群众妥善安置下来,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休息,傅长贵的心才稍稍踏实下来。
安置工作虽然繁琐,但事无巨细都关系群众感受,丝毫不能马虎。北界镇党员干部汪华清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在与他的电话连线过程中,因为安置点工作中途被打断了四五回。自苏村发生山体滑坡后,汪华清两天才睡了三个小时,一心扑在安置受灾群众上。从筹措各类物资到安抚罹难者家属,他一直重复这么一句话:“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华素萍组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参与救援,一边组织后勤服务,安抚村民,一边协助各路救援力量展开救援……
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们也纷纷主动请缨,各尽其能参与到抗灾救援中来。
熨平创伤:党员就是群众主心骨
“请苏村党员速回家乡,投身救灾一线!”9月28日晚,村委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向全村在外的青壮年党员发出紧急通知。
身在丽水市区从事汽车销售的苏巍心急如焚,闻讯连夜驱车往家赶。
这次受灾,苏巍家的老宅被夷为平地,几十年的家业毁于一旦。可想到乡亲们也遭了难,他便顾不及家里的这些事情了。连日来,他一直坚守在通往滑坡点的必经通道,做好村民的安抚工作。
看到被压断腿的母亲遗体从山上抬下来,几日来痛哭流涕的苏某反倒哭不出来了,却激动地往滑坡点跑,“我要把腿找回来。”
村委会主任苏樟洪一把抱住他:“你的悲痛,我们知道。可你贸然上去,会有更大的危险。你妈在天之灵,也不想看到儿子有事。”他轻轻拍打苏某的肩膀,让苏某渐渐平静下来……
坚持“对生命珍惜、对逝者尊重”原则,苏樟洪和苏巍、苏利民、苏晓峰、苏雪军等党员一起,连日来做好受灾群众安抚安置和心理疏导工作,解决好受灾群众“生活怎么办、诉求怎么解、情绪怎么稳”等问题。
支前保障:党员引领群众奋勇救灾
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一下聚集到这个小山村,后勤保障工作顿时紧张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村委会主任苏樟洪带头打开家门,腾出房间让救援者休息。
华素萍家紧挨着位于文化大礼堂的临时指挥部,几天来,这两间三层楼房的繁忙程度不亚于隔壁的指挥部。“吃饭、洗手、休息,这里俨然就是后勤保障部。”一位救援官兵说。记者见到男主人苏耀华时,他正提着一大桶水,一步一步提上楼冲厕。从灾情发生至今,苏耀华只合眼睡过个把小时。
在党员干部的带头号召下,村民们纷纷投入到服务救援的工作中来。
找到63岁的邱素琴时,已过了正午。她站在村口,热情地给来往官兵送姜汤、送饭。
“官兵是有盒饭供应,可他们忙着救灾,很多都不是踩着饭点回来,没热饭吃呀。“虽然被谢绝过几次,但她还是会炒个菜,带上热饭,硬是送到救援官兵手里。
附近村子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每天主动来到苏村,从帮助维持秩序到打扫卫生、为救援人员送饭,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王坞村党员群众每天清晨5时多就烧好姜汤送到救援人员手上,淤弓村党员群众主动帮助装卸救灾物资,周村和白水村的党员群众主动配合交警部门疏通道路……
( 责任编辑: 甘苦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