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肯定和小编一样
不能满足于只有身边的普通食物,想要吃出亚洲吃出宇宙。
这时候进口食品就仿佛吃货的珍宝。
然而辛辛苦苦花了比同类食品贵几倍买回家所谓的“进口食品”,想着质量品质口感这回总该有保证了吧?
但其实,你忽略了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买回来的它们到底是真是假?
本着良心,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到底怎么才能辨别所谓“进口食品”的真假,尤其,当这些食品是你通过网络等非官方途径购买。
食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管用吗?
传说中,食品条形码的前三位可以反映出食品的生产国家。是真的吗?
在我国,条形码的申请注册,是拿企业营业执照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但营业执照反应不出来产品生产地,所以更无法代表这家卖的东西是什么国籍。
于是我们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网站上查询前缀码列表,可以看到有这样一行文字:
翻译过来就是:
GS1前缀码不提供某一产品的原产地标识,仅为不同国家地区的申请公司提供一些可以分配使用的号段,这些申请公司可以在全球任何地区进行生产。
简单一句话:前缀号只能告诉你生产商公司在哪儿注册,但你管不着我在哪儿生产。
再回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有这样的问答:
也就是说,中国的公司完全可以在新西兰申请一个条码,然后印刷在国产牛奶的外包装上。
结论:条形码前三位,仅仅能够代表条形码在哪个国家申请注册,但和原产国没一毛钱关系。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外国货呢?
食品不比鞋子衣服,中国产美国产还是印尼产都是穿。但食品来源地的自然气候、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对于食品的风味、口感、营养价值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虽然我们主张生鲜食品尽量买国货,但一些讲究风味和特色的食品,比如酒、咖啡、茶叶、调料等还是要尽量选择原产地国家会更好。
市面上买得到的进口货,我们把它们简单分成几类:
1、【原装进口】在国外生产,包装成直接零售的产品。进口后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2、【原料进口】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3、【走私进口】一般都是国外生产并包装成零售产品,外包装上一般没有中国字,进口商分销后直接上架了,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 以上这三种产品,从实际身份上来说,都是原产地在国外的产品。
【原装进口】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有中文标签。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
根据《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如果进口食品没有完整地包含以上内容的中文标签,就可能是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入境、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食品,其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所以,合法合规的进口食品是
① 一定会有中文标签;
② 中文标签一定包含七个信息(上段提到),其中就包含“原产国”;
③ 这个标签一定是黑体字。
大家感受一下:
▼购于BHG超市的进口橙汁,标签完全合乎规范。
除此之外还有个标志可以帮忙辨别:
“CIQ激光防伪标”——也就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CIQ”标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字样,规格有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四种,背面注有九位数码流水号。
凡是食品上贴有这个的一定是真洋货。
【原料进口】,因为是国内分装的,包装上看着跟国内生产的基本差不多,也就只能靠食品包装上写的“进口”俩字了。
【走私进口】,要么你就是特别识货火眼金睛,要么就是靠人品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了。
另外,小伙伴们购买的进口食品,可以到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进行查询:
//gepir.gs1.org/v32/xx/default.aspx?Lang=en-US/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