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红白事儿,如何节俭办
刹歪风:天价彩礼、大操大办与脱贫攻坚背道而驰,政府移风易俗为民减负
新婚一年,河南省宁陵县赵村乡孔庄村的邵建国几乎没睡过好觉。“结婚把家底掏空了,挣的钱不够还债,还得瞒着媳妇。”他说。
邵建国是家里独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全家大事。不到20岁,父母就托媒人说亲,女方嫌老宅太破,提出要新房。邵家一狠心,拿出3万元积蓄,又借了8万元凑足首付,在县城买了套90平方米的单元房,共花费24.6万元。
有了房,接下来是谈彩礼。按当地规矩,女方要8.8万元礼金,后来降到6.6万元。买“三金”(金镯子、金项链、金耳环)花费2万元;买衣服、见面钱、媒人礼、上下车礼等,又花了10万元。
婚姻大事,少不了办酒席。邵家先后办了订婚宴20桌、结婚宴20桌,每桌标准是380元。每次待客,要用18元一盒的烟,共20条;45元一瓶的酒,共20多箱。几场酒席办下来,花了6万多元。
“酒席标准算普通的,再低别人该笑话了。”邵建国说,农村来吃席的礼金少,拿50元五六口人来赴宴,哪家摆酒哪家赔。
风光过后,邵家陷入一个“债务深坑”:外债欠了20多万元,县城的房没钱装修,至今闲置。去年,母亲生病住院,花了2.4万元。如今,邵建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只能在周边打零工。无奈,63岁的父亲背起行囊,外出打工还债。
“结不起婚”的不止邵家。桥楼乡八里曹村的张振东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一年收入5万多元。2016年,大儿子结婚,他们按“一动(汽车)不动(房子)”的习俗,盖三层楼花费20多万元;买了一辆汽车,花费13万元。给女方8.8万元彩礼,待客30多桌。一个儿媳妇娶进门,张家花了50多万元。眼看二儿子又要结婚,老两口愁得睡不着。
宁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尚有贫困人口21312户、44818人。在扶贫对象识别中,有房有车的家庭不能被定为贫困户。而事实上,因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俗造成的“隐性贫困户”十分普遍。
“因婚致贫、因大操大办返贫,与全力推进的脱贫攻坚背道而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用移风易俗的钥匙,打开群众减负、社会文明‘两把锁’。”宁陵县县委书记李振兴说。去年9月,宁陵县启动“移风易俗新时尚”主题活动,坚决向农村大操大办歪风说“不”。
树新风:红白事有了新标准,理事会说了算,费用普遍降低1/3
移风易俗,说起来简单,改起来难。如果政府下文件作硬性规定,会不会适得其反?
“其实,许多老百姓打心眼里也不愿大操大办,但又碍于情面,不得不办。政府要倡导推动,操作层面还要靠村民自治。”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说。
让红白理事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宁陵许多农村,红白事儿有了专人负责,被称为“大总”,他们和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媒婆组成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
办酒席,标准怎么定?八里曹村红白理事会开了多次村民会,讨论了一个多月。一开始,白事酒席每桌不超过200元,不少村民觉得吃不饱,后定为每桌260元。村委会墙上张贴章程:“定亲礼金不超3万元;红事宴请每桌不超过十菜两汤;烟两盒,每盒不超15元;酒两瓶,每瓶不超50元;不得聘请专业乐队;婚嫁使用车辆严格控制在10辆以内。白事办理:去世三天祭拜,不准进行追丧演艺;丧宴每桌不超六菜一汤;除至亲和理事人员,其他人不准吃酒席。”标准确定后,张榜公布,村民自觉遵守。
“不讲排场、比阔气,说起来都拥护,但事到自己头上,会不会‘鼓着肚子撑’?”孔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孔令英说,新规定刚下来,正赶上自己的父亲去世。身为会长,他犯起犹豫:“为别人办过那么多排场的红白事儿,自己父亲去世反倒不能大办?”有人提醒,你不带头,咋往下推?最终,孔令英按新规办事,客人减了一半。
不少人有顾虑,怕亲友说“抠门”。“吃过人家排场的酒席,到这儿这么简单。”张弓镇管庄村李殿军说,去年他添了个孙子,正赶上移风易俗,原想大办,一再推迟摆酒时间。到孙子满月,他见新规如“铁”,只好新事新办。准备了37桌酒席,最后只办了4桌,省下1万多元。
有人不遵守新规,又该如何?红白理事会自有办法。“农村办事须有‘大总’主持。凡不遵守新规的,理事会不派人参加。”管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李殿江说。
宣传跟进。宁陵县委宣传部部长侯公涛说,县里组织在农村宣传“嫁闺女不是卖闺女”“天价彩礼要不得”等观念。下发文件,规范查处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婚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县文明办向干部群众发放2万份倡议书,倡导文明节俭新风。
村民渐渐尝到俭办的甜头。乔楼乡许庄村的许诗强嫁闺女,只收了2万元彩礼。按他的说法:“你要的彩礼多,闺女嫁过去还不是要还账?”
过去,一家办事、全村吃席,吃不完的囫囵鸡直接扔掉,浪费严重。现在,有的村办喜事只上两盆菜,一盆鸡块、一盆鱼块,节俭实惠。
不久前,宁陵为9对新人集体举办婚礼,新人栽一棵爱情树,一起放飞爱情鸽,既浪漫,又节约。
抽样调查显示,宁陵县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普遍降低1/3。
种文化:长远机制有奖有罚,村民有承诺,干部有问责,榜样带动文明乡风
改变习俗难,保持更不易。如何从机制上保证不反弹?春节前,乔楼乡政府的大会议室举行颁奖典礼,乡贤、孝贤、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披红戴花,挨个上场领奖。
八里曹村的孟祥玲是新当选的好媳妇。婆家有三兄弟,孟祥玲是大儿媳,二弟不幸去世,弟媳改嫁,留下1个4岁男孩,三弟做生意,常年在外,留下2个男孩。近10年,孟祥玲尽心照顾4个孩子,培养出3名大学生。
一边刹歪风,一边正民风。宁陵把选树先进作为涵养民风的抓手,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10项评选。全县有5人获中国好人榜提名,10人被评为河南好人,18人入选商丘市道德模范。
倡树新风奖罚分明。对违规大操大办的村民,宁陵取消其参评先进资格;是低保户的,建议取消其低保资格。“村民有承诺,干部有问责,移风易俗带来风气大变。”乔楼乡党委书记马士云说。
移风易俗凝聚合力。宁陵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部门联动。纪检监察部门对公职人员、农村党员干部红白事监督管理,严查顶风违纪行为;组织部门将简办红白事纳入考核;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牵头举办集体婚礼,引导青年树立“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
新风持久要文化寻根。宁陵县组织对近百个村子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选择24个贫困村,以“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村史村训”等为主题,绘制精彩的文化墙,覆盖每个村的主要街道、文化广场,潜移默化教育村民。
移风易俗在全县铺开,文明乡风吹遍宁陵。“只要持之以恒,文明新风会更加深入人心。”侯公涛说。
想了解更多人身安全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站安全常识栏目!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