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河南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发生学生打砸食堂事件。对此事,校方称原因是学生认为饭菜不可口大致。而多名学生表示,原因是因为学校管理太过严格。
有近千名学生参与打砸食堂事件,这样的影响实在恶劣,此事能否成功处理,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教学秩序的建立。动不动就用极其暴力的方式发泄心中不满,绝非常道。
看似因一名学生在食堂窗口购买饭菜不可口导致的,实则是学生对校方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的累积暴发。学校开食堂,其出发点是为了方便学生,应遵循自愿原则,但校方却搞成了“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就餐和住宿,这明显是对学生的一种绑架。其背后是谋求校方利益的最大化。
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商场,怎能不让学生感觉怪异和不满。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也提供住宿和就餐,但完全是听从学生的自愿,采取的方法是尽量节省学生的开支和方便学习,从不搞强求。总之,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价廉物美的服务,在微利的前提下,让学生吃饱吃好。如果完全市场化,就与学校的公共属性相去甚远,背离了校园精神,也会让神圣的教育蒙羞。
近日,在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中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有学生因不喜欢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当场拍桌而起,要求全班表决,更换英语老师。这种作法也是极其暴力的。
学生有利益诉求可以表达,但一定要通过理性的方式,懂不懂就砸桌子,摔盘子,或者当场拍桌而起,极有可能出现文革的混乱局面。同时,此事也反映出学校在维权渠道上的极其不畅,当正常的表达路径被堵塞之后,暴力反抗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两起事件,问题出在学生,原因在于学校,如果学校能够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用民主的方法,而不是高压政策,多为学生着想,在管理上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我说你听,我打你通,这样的局面也许就不会出现。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