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信息安全> 正文

揭保健品骗局:销售人员“打亲情牌”上门服务

2017.11.24 10:292426

每逢早高峰, 安徽合肥市的不少写字楼里都会出现老年人排队等电梯的奇特景象。

这群本来退休在家的“银发族”,看上去重新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他们步履蹒跚,但交谈时嘴里不停地蹦出“开会、团队、产品、旅游”等字眼。待到下班时,经常见到身穿工装的年轻人搀扶着手提大包小包的老人步出电梯。

保健品,将这群素不相识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财、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列为当今老年人面临的最常见的陷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专门提醒公众,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

而在千家万户的门后,面对身陷保健品骗局而不能自拔的父母,究竟管还是不管、如何去管,都成了下一代人的苦恼。

老人不买产品了,“孙子”不来家里做家务了

“买产品的费用越高,在团队里的地位越高。”派驻合肥的一家保健品公司经常将老人聚在一起“开会”。在这个临时组成的一两百人规模的团队里,公司定下规矩:购买产品费用达到8万元的,可以当会长,其次是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位”,对应着3万、5万、6万元等不同的“消费贡献标准”。开会时,“屏蔽”一切年轻人。

70多岁的陈先生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过万元,他们的子女均在国企上班,少有时间回家探望。一段时间里,陈老先后购买过五六万元的产品,但是未能如愿以偿当上“会长”,为此他找到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过。

这家公司会定期组织老人去外地旅游,旅游途中,一切行动都要听会长、秘书长的安排,这让老人有一种“荣誉感”,很多人为了保住“职位”,竞相购买产品,陈老就先后买了不少于10万元的保健品。

此外,保健品销售人员善于“打亲情牌”,甚至会主动上门,帮“爷爷奶奶”洗衣、做饭、扫地,久而久之,一些空巢老人往往将这些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

合肥一位67岁的刘奶奶,经不住工作人员的游说,买了3万多元的保健品,对方每天都去她家帮着做家务。过了几个月,刘奶奶因为积蓄不够,没有继续购买产品。那名工作人员嘴上没说什么,却3个月没去刘奶奶家,老人家着急地给“孙子”打电话,“孙子”答复:“你都不买产品了,我还天天来干吗?”

最后,刘奶奶又掏了1万多元,继续购买产品。

陈先生和刘奶奶的子女分别得知父母的购物经历后,都经常劝阻,可老人们宁愿听“亲孙子”“亲孙女”的“花言巧语”,也听不进自家孩子的话。

“你们自己平时都不管我,我花自己钱买点东西你们还不乐意?”这是老人回应时最常用的一句话。

“我们不能每个月坐飞机回去拦着不让她买呀”

27岁的小杨在合肥一家媒体公司工作,去年过年回到婆婆家,见到一大堆包装粗糙的保健品,觉得“非常不能理解”。

“我看了一下她买的钙片、螺旋藻、牙膏、即溶茶等各种产品,普遍比一些品牌的产品要贵很多。”小杨和老公也经常打电话劝婆婆,但是老人振振有词地解释:“包装看着破,是为了省钱,把利润让给消费者,这是在做公益。”

小杨气急时曾想过,把婆婆买的所有产品送去相关部门检验,但是由于没空,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有一次,小杨好心寄回了一些从国外买的保健品,没想到婆婆大为光火:“让你不要买,非要自作主张!再买我就送人了!”

“老年人怎么这么好忽悠,自己家人的话不听,听别人的话?可能一个人过惯了,太寂寞了。”小杨对婆婆的“执迷不悟”感到苦恼,她和丈夫反复商量过,也抱怨过。可是丈夫也没辙,“我们不能每个月坐飞机回去拦着不让她买呀!”

如今,“保健品热”不仅在城市泛滥,也开始向乡村蔓延。不少村民更看重的是产品的“神奇功能”和“不要钱”。

合肥的公务员小朱坚持每两周回安庆老家一次,最近,得知自己母亲、奶奶“捡便宜”的经历,他哭笑不得。

从今年夏天开始,在他农村老家附近的空地或广场上,有人开车过来,推销一款据称可以治好高血压的床单。小朱的母亲和奶奶经常去“看热闹”。卖家承诺,当天花钱购买产品,第二天会将钱原数退回。

第二天,村民真的在现场收到了卖家原封不动的退款,觉得“捡了大便宜”。包括小朱奶奶在内的村民跟着加入进来,相继购买产品,等着次日收到退款。可是,这一回,对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么低劣的骗术,他们怎么就看不穿呢?”每次离开老家时,小朱都不忘叮嘱长辈不要再上当,可是等到回家,他又会发现多了几件“产品”。这让他备感无奈,“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能陪在亲人身边,谁让我在外地工作呢?”

“多考虑考虑老人的未来,我们自己才有未来”

家住皖北的徐女士平时和母亲住在一起,但因为工作较忙,她很少关注母亲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柜子里堆满了母亲背着她购买的蜂胶产品。此后,她又发现,家里还有商家送的“三无”净水器,号称不需要油炒菜的炒锅……她“严厉”地批评了母亲,告诉她下次不要再乱花钱。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偷偷买了一些蜂胶,并且解释自己“头脑发热,错听了销售员的话”。

“这些销售人员,过节的时候会给老人寄贺卡,等我们上班时给老人发微信推销产品,他们简直是防不胜防!”徐女士说,自己曾经在微信里与推销员聊过,警告他们再有此举,自己就去工商局举报,但他们还是“缠着老人不放”。

“劝了好几次,也吵了很多次,都有点累了,母亲还是在买,去年买的保健品今年还没吃完。”徐女士时常思考母亲为何那么“固执”,为何不能理解自己的劝告。无奈之下,她只能安慰自己:“在不太影响生活、花钱不多的情况下,就由着她买吧。”

“可万一她又‘偷偷’买了太贵的东西怎么办?”想到这一点,徐女士又变得不安起来。

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洪敬谱介绍,近几年,关于老年人“被购买”保健食品、医疗器材的投诉案例非常多,其中大多数案例都是商家利用老年人“亲情依赖”的心理,钻老人缺少亲情关怀的空子,“哄”老年人购买大量保健品。他接到的投诉案例,最多的一位老人曾购买了近20万元的保健品。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徐华教授认为,老年人“被购买”保健品的现象主要由3个原因所致:一是子女长期在外地或与老人分居,常年独居的老人由于社会经验缺乏,没有辨别能力,容易被“忽悠”,再加上老人缺少亲人的关怀,对于亲情会有渴望和心理需求,这让打着“亲情牌”的保健品商家有了可乘之机;二是现在子女的关注点和老人不同,老人比较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子女比较关心自身的家庭和事业,二者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异性,再加上缺少交流,子女不知道老年人平时在做什么、买什么,疏忽对老年人的关怀;三是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去识别父母是否乱买保健品。

徐华建议,子女应该多交流、多沟通、多提醒,帮助父母提高辨别能力。此外,社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义务,特别是老人所居住的社区,更应该担负应尽的责任,对一些存在消费欺骗行为的保健品卖家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消费安全负责。

“年轻人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常陪护在老人身边,但是他们可以多了解、多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向老人普及,和老人沟通。”洪敬谱则认为,除了身体健康,年轻一代应该更关心父母的心理健康,多为父母考虑、寻找、创造对外交流的平台和机会,鼓励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的“朋友圈”。

“对于自己父母的心理健康,年轻人如果不思考,不去做些什么,等到自己老了该怎么办?多考虑考虑老人的未来,我们自己才有未来。”洪敬谱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而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保健品宣传成虚假广告重灾区,一些不良商家夸大保健品功效,因此很多老年人成为保健品骗局中的受害者,为什么保健品诈骗总是盯着老人来下手呢?接下来佰佰安全网带您一起了解下。

延伸 · 推荐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展开剩余全文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推荐

对老年人骗局又有新套路

对老年人骗局又有新套路

2018.04.24 1789
八旬老人参加免费旅游  结果被骗一万三

八旬老人参加免费旅游 结果被骗一万三

2018.10.31 1960
揭保健品骗局:销售人员“打亲情牌”上门服务

揭保健品骗局:销售人员“打亲情牌”上门服务

2017.11.24 2036
起底保健品骗局:5万多买下120瓶保健品毫无效用

起底保健品骗局:5万多买下120瓶保健品毫无效用

2017.04.14 1976
老人买大量保健品未吃完就去世 想扔掉又觉太浪费

老人买大量保健品未吃完就去世 想扔掉又觉太浪费

2018.03.16 2221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网络水军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评赞只需几元钱

网络水军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评赞只需几元钱

2024.11.21 712
一男子频繁家暴妻子致其脾脏破裂死亡,辩称尼龙绳抽打死不了人 事发山东

一男子频繁家暴妻子致其脾脏破裂死亡,辩称尼龙绳抽打死不了人 事发山东

2024.11.20 845
太原一17岁男孩被持钉棍围殴,身上被扎成窟窿眼?太原警方通报

太原一17岁男孩被持钉棍围殴,身上被扎成窟窿眼?太原警方通报

2024.11.20 535
永安市一打假博主称团队在展销会遭商户围殴,当地市监局介入,警方:已立案调查

永安市一打假博主称团队在展销会遭商户围殴,当地市监局介入,警方:已立案调查

2024.11.20 860
德阳一中学生晨跑倒地后脑死亡,家属:校医没做任何抢救

德阳一中学生晨跑倒地后脑死亡,家属:校医没做任何抢救

2024.11.19 826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
加载更多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