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人身安全> 正文

女童不堪家暴离家出走 父亲去世前悔恨

2017.12.26 11:001341

两个月前,杨和平突发脑溢血去世,弥留之际,他拉住妻子苏女士的手,想说话,但已经吐不出字句来,苏女士看到丈夫的口型,判断应该是在喊“敏”。

“敏”是夫妻俩唯一女儿的名,她在父亲杨和平多次的暴力殴打教育之后,已离家出走12年至今未归。而在女儿离开的12年间,这个不善表达的中年男子,也从一个曾经动辄殴打教育的“恶父”,变为棍棒教育的劝诫者。

女儿小时候的照片,苏女士一直保存在手机里

葬礼那天,女儿杨敏毫无意外没能出现在葬礼现场,她可能甚至不知道父亲病逝的消息。料理完丈夫的后事,苏女士从箱底找出女儿9岁时的一张照片,按照丈夫生前遗愿,继续寻女之路,但她很快又陷入迷茫,“我该去哪里找?这些年,有关她的什么信息都没有。”

最后的“遗言”

“我亲爱的孩子?杨敏,你离家已十二年了,这十二年的时间爸爸妈妈从没放弃寻找你,一直惦记你牵挂你,不知你在外过得怎样,在上月你爸因急病已去世,在临终时一直呼唤着你的名字,我答应无论怎样要把你找回来,你爸才放手闭眼。”

丈夫去世后,苏女士按照丈夫生前遗愿,托朋友写了一篇寻人贴发到网上,希望离家12年的女儿小敏能够回来。她在贴文中写到:“当初是因为爸爸的粗暴无知不会用你能接受的方式教育你,无数次打骂逼得你离开了家,对你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知道你一定还很恨我们,但在我们的心中你永远都是爸妈的心肝宝贝……我无法请求你原谅爸妈对你的伤害,只想你回来用我的余生来弥补对你的亏欠,孩子回来吧!”

10月18日,蓬安县天成乡木角坑村,杨和平突发脑溢血去世,弥留之际,他拉住苏女士的手,想说话,但已吐不出字句来,苏女士根据丈夫的口型判断,应该是在喊“敏”,这是她们平日里对女儿杨敏的称呼。只不过,女儿已离家出走了12年。

“老杨,你是不是还在挂牵敏儿嘛?”苏女士感觉到,丈夫握着自己的手动了一下。

“你安心的去,我一定会去把她找回来,爸爸妈妈这么大年龄了,我也会把他们照顾好,你安安心心的走,不要留下啥子遗憾。”她紧接着说:“我不会像你,顾什么面子,我一定会把女儿找回来,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你放心。”

苏女士的话刚说完,丈夫似乎点了点头,紧接着,握着她的那只手也松了下来。

“她(女儿)当初离家出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恨她爸爸经常打她。”苏女士的声音有些颤抖,在短暂的沉默后,她又吐露一句,“她今年应该24岁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女人都苦恼地夹杂在这对父女之间,一边是看到丈夫手持棍棒落在女儿身上时的心痛,另一边,她不明白女儿的撒谎、偷盗恶习为何屡教不改。

苏女士有些后悔,当初将女儿留在老家交由公婆照管,多年的隔代教育掺杂着太多的溺爱,导致诸多恶习附着在女儿身上挥之不去,当她和丈夫选择重回女儿身边并寄望女儿能够改掉恶习时,但丈夫的粗暴教育方式又适得其反,并最终导致女儿的离家出走。

1993年夏天,苏女士回到蓬安县天成乡木角坑村生下女儿,但女儿还不到1岁,家徒四壁的境况便迫使她随丈夫外出打工,公婆自然而然承担起照顾襁褓中的杨敏的责任。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农村并不鲜见。于两位老人而言,照顾孩子亦并非难事,在此之前,她们也帮其他几个儿女带过孩子,从未出过差错。在村里那栋破败的老屋里,两位老人带着襁褓中的杨敏,用自己的方式照顾教育了11年。

只不过,并不那么美好的未来,早已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埋下伏笔。出于经济条件考虑,苏女士和丈夫一般每两年回一次家看女儿。期间,在女儿长到五六岁时,曾有人提醒回村看女儿的苏女士,她应该自己回来带孩子,老人对孩子太过溺爱,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其中就包括偷盗。

这是苏女士印象中,女儿的第一次“偷盗”行为。具体情况是,婆婆李素清让女儿杨敏去村里小卖部买烟酒,本来说好的赊账,但女儿却递给老板一张百元钞票。事后证明,钱是杨敏从大伯家偷偷拿出来的,尽管奶奶最终让女儿将钱还给了大伯,但对孙女的这次错误行为并未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孙女这么小便能独自一人到小卖部买烟酒,是一件很“能干”事。

直到2004年临近暑假的一天,在外打工的苏女士突然接到婆婆李素清打来的电话:“你们自己回来照管孩子,我实在没得精力管她,也管不住了”。

“主要就是她(女儿)调皮,有时候到同学家去住上几天,也不跟家里人说。”苏女士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任由女儿的个性发展下去,未来可能就毁了。她赶在9月1日秋季开学前,回到蓬安县城租下房子,将女儿接到蓬安县城的学校读书。不久,在沿海打工的丈夫也回到蓬安县城,一起照管女儿。

苏女士和丈夫希望,新的环境,或许能让女儿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一直陪在女儿身边对其进行引导教育。但女儿并没有向夫妻俩预料的方向改变,女儿还是经常在家里偷偷拿钱到外面玩,甚至私自卖掉邻居的自行车、偷一位开副食店朋友的钱……每一次犯错,杨和平都会拿起棍子对女儿一顿暴打。李素清描述儿子教育孙女的情形说,“打得凶,有一次直接把人(孙女)从楼上顺着楼梯踢到楼下去”。

“他就是个爱面子的人,女儿每次犯错,都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他也不晓得该怎么教育,只有用棍子打,希望她变好。”苏女士说,在蓬安县城租房照顾女儿的一年时间内,街头有关女儿“偷盗”的舆论越来越多,丈夫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曾搬过一次家,后来,甚至跟她提过离婚,“女儿知道这个事情,我跟她讲了,即使离婚,我也会带着她(女儿)一起生活”。

2005年6月的一天,在经历多次被父亲殴打的经历后,杨敏给苏女士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妈妈,我确确实实没法在这个家,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你是我最喜欢的妈妈”。

苏女士看到纸条后,发疯似的在县城到处寻女儿,她一直等到女儿农历6月的生日,但有过多次离家出走经历的女儿,未能向往常一样,被找成功回来。

变身“劝诫者”

因为一直没有女儿的音讯,杨和平带着妻子返回福建的建筑工地上继续打工生涯,最初,他像个小孩子一样跟女儿置气,“她愿意回来就回来,不回来就算了。”

但苏女士察觉到,随着女儿离家出走的时间线逐渐拉长,丈夫曾经的粗暴脾气棱角也正在被消磨,他反思当初对女儿的粗暴教育方式,也许真的错了,并开始以“劝诫者”的身份去劝导那些像曾经的他一样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

在福建打工期间,苏女士和丈夫租住的民房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寒暑假,常有工友将孩子从老家接到城里来玩。“孩子哪有不调皮的呢?当孩子犯了错,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打。”苏女士说,家长用棍棒教育孩子的场景,在工友身边也经常发生,大家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但丈夫杨和平似乎从工友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他(丈夫)会上去把棍棒从家长手里抢过来,劝‘你们莫这样子教育孩子,应该说服教育,我现在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苏女士说,类似的劝诫情况不止一次发生,只有小学文化的丈夫虽讲不出大道理,但会将自己教育孩子导致的悲剧讲给其他父母听。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吃饭,酒过三巡,有人借着丈夫的酒劲劝他,“你们现在还年轻,再生一个孩子嘛。”但丈夫并不接话,沉默良久后摆摆手:“能把她(女儿)找回来,就是最好的了”。

“他还是爱孩子,只是教育方式太暴力了。”姐夫一家的亲情悲剧,让妹妹苏利华感到不安,10年前,她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回南充老家谋了一份差事,尽管工资不高,但可以照顾6岁的女儿,她不希望隔代溺爱教育导致的家庭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有时候,女儿犯错,苏利华也会忍不住用棍子打女儿,但姐夫杨和平经常劝她,教育孩子不应该使用暴力,应该多给孩子讲道理,“他说他就干了一件让他后悔一辈子的事情,现在已经无法弥补”。

苏女士想起2003年春节回家,夫妻俩坐车到蓬安县城时,一名穿着皮衣的孩子从身旁跑过,丈夫一直盯着小孩子看:“这件皮衣不错,穿在我们敏儿(女儿)身上也应该很好看。”丈夫随后拉着她到附近衣服店,给女儿买了一件同款的皮衣后,才心满意足地到车站坐上回老家的最后一班大巴车。

“女儿后来的变化,我们当父母的,有很大的责任。”对于女儿离家出走12年的事实,苏女士不知道该埋怨谁。她叹了一口气,“他(杨和平)这个人就是暴脾气,有啥子也不善于表达,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对孩子的爱说不出来,孩子犯了错,只晓得靠打来粗暴地教育。”

母亲的等待

两个月前,杨和平的遗体老家下葬,作为独生女儿的杨敏,没有出现在葬礼现场,她可能甚至都不知道父亲病逝的消息。

在南充城区的一个老旧居民小区内,苏女士独自经营着丈夫生前开办的足疗店。没客人的时候,她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相册仔细端详,照片里是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穿着粉红色体恤衫,规规矩矩站在一块幕布前方,右手撑着油纸伞,左手握着花束??

“这就是我女儿(杨敏),她9岁那年去相馆照的,她现在应该24岁了。”今年47岁的苏女士想象不出女儿现在的模样,毕竟,她错过了女儿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12年。她有时候会想,如果有一天,女儿突然站在自己面前,自己会不会犹豫,“呀,这就是我失踪了12年的女儿”。

女儿最后一次出现在杨家人的视线里,是2005年底,那年她12岁。苏女士说,当时,在外面犯错的女儿被警察用警车送回家,但女儿只在家里待了一夜,便找奶奶要了20元钱称“要回南充杨家巷拿一些衣物”。老人也未多想,但女儿离开后就再未回来。苏女士错过了最后这次与女儿碰面的机会,等她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离开了两个小时。

苏女士琢磨,女儿既然跟奶奶提到过杨家巷,说不定会一直在杨家巷居住。即便相隔12年年,杨家巷这个地名也一直烙在她的心底,这些年,她没事便去杨家巷寻找,期待某一刻与女儿不期而遇,偶尔听人说起曾在南充城里某街道见到一个和她女儿年龄相仿的摆地摊女孩,她也会忍不住去看看。但女儿,就像突然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一样,未留下任何痕迹。

20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前往苏女士老家,其婆婆李素清拄着双拐站在院子里,她说自己在照顾孙女的11年里,从来没有溺爱过孙女,孙女犯错后自己也会对其进行教育,她不知道孙女为何会变成后来的样子。老人希望,消失12年的孙女,可以尽快回来。

杨敏离家出走前,曾问过苏女士:“妈妈,为什么爸爸打我打得凶的时候,你都不出来劝一下?”苏女士不知道如何作答。在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的潜意识里,如果自己当面劝阻丈夫教育女儿,可能会让女儿认识不到错误,反而会觉得做错事后总会有人站出来保护她。女儿一次次犯错的经历,曾让苏女士想过或许可以找心理医生找女儿聊聊,但她最终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心理医生。她试图找女儿谈心,“敏儿,你说说看,你到底想要什么?”“妈妈,我也不知道。”女儿的回答,让苏女士一时无语。

苏女士觉得,女儿不愿意回家,是因为怕她的爸爸,更准确的说,这种怕,已经转化成一种恨。“我们会一直等她回来,不管她现在怎么样,她永远都是我的女儿。”苏女士不知道,丈夫的去世,能否化解女儿心中的怨恨。

专家观点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咨询室主任陈华说,在家庭教育中,溺爱型教育和棍棒式的专制型教育,都是常见的不健康教育方式,但在苏女士女儿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有体现,唯独缺乏科学的民主式教育,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受损、是非观念不分的重要原因。作为爷爷奶奶,在发现孙女去拿别人的钱的情况时,不该放任不管,而是首先应该了解孙女拿钱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吃零食,应该告诉她,如果以后要吃零食,爷爷奶奶可以带着去买,但拿别人的东西肯定是不正确的,拿别人的东西,首先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作为父亲,应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民主教育,简单粗暴地对孩子施以棍棒教育,这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独立,对孩子的自尊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延伸 · 推荐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展开剩余全文
发表我的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推荐

女童不堪家暴离家出走 父亲去世前悔恨

女童不堪家暴离家出走 父亲去世前悔恨

2017.12.26 1167
2岁女童带龙凤胎弟妹“离家出走“(图)

2岁女童带龙凤胎弟妹“离家出走“(图)

2016.06.15 2863
博士老公频遭家暴 女汉子:不反抗我已打习惯

博士老公频遭家暴 女汉子:不反抗我已打习惯

2015.12.29 1854
反家暴法正式出台:哪些拦路虎需要解决

反家暴法正式出台:哪些拦路虎需要解决

2015.12.29 1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2015.12.28 2232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印度北方邦巴雷利一车辆因大雾天气下GPS导航错误坠桥 车上3人死亡

印度北方邦巴雷利一车辆因大雾天气下GPS导航错误坠桥 车上3人死亡

2024.11.26 660
陕西安康岚皋一头野猪闯入民宅撕咬老人?医院:伤者失血过多死亡

陕西安康岚皋一头野猪闯入民宅撕咬老人?医院:伤者失血过多死亡

2024.11.26 892
苏州多名顾客恶意退款导致“骑手商家被封号”?美团辟谣:假的

苏州多名顾客恶意退款导致“骑手商家被封号”?美团辟谣:假的

2024.11.26 941
上海市闵行区一商场内一男子坠楼身亡,当地警方:正在联系其家属

上海市闵行区一商场内一男子坠楼身亡,当地警方:正在联系其家属

2024.11.26 765
网络水军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评赞只需几元钱

网络水军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评赞只需几元钱

2024.11.21 721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
加载更多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