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网上一份湖北荆州市中级法院《刑事裁定书》,曝出了一起涉及公民信息泄漏的案件。这份判决书共公布了19名涉案人员的判决结果,其中顺丰员工11人,涉案人员有快递员、仓管员、市场专员、安保部副经理、片区负责人等。
这份发布于5月2日的《刑事裁定书》显示,7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被荆州市中级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此案查获涉嫌被泄漏的公民个人信息千万余条,涉及交易金额达200余万元,同时查获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群。根据法庭查明,嫌疑人涉案金额在数十万元,以杜某最高为16万元,其余人从几千到两三万不等,19名嫌疑人被判1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5月17日,荆州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了上述案情,并给记者发来了上述案件的通报。2017年7月,荆州市公安局微信公众曾发布了这则《两块钱的“生意”,惊动了警方,轰动了全国》的通报。通报称,2017年4月,荆州公安机关成功斩断了一条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贩卖信息到使用信息的完整犯罪链。案件源于2016年11月的一次安全检查,沙市区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发现,某快递公司湖北省分公司荆州某网点仓管汪某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民警迅速将其抓获。经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汪某夫妇在一个多月内共向“小何”提供客户信息4000余条,获利8000余元。
警方查明“小何”为杜某,是同家快递公司河北分公司的快递员工。杜某将汪某等人发展成“下线”,专门提供电话号码等核心信息。杜某再将完整的成品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二次倒卖,每条信息给“下线”2元左右,再加价几元卖出去。杜某交代,他之所以找到汪某,是因为其为公司的仓管员,有查询全国快递单号和信息的权限。民警从掌握的“价格表”中了解到,信息也分为“新鲜”和“不新鲜”,快递单如果是近两日才开出的,一条完整的快递单号信息最高可卖到10元。相对的,“不新鲜的”的信息就乏人问津。
荆州警方调查发现,多名涉案人员为该快递公司“资深员工”,正是因为公司内部出现“内鬼”,对违法行为大开绿灯甚至主动参与,进而导致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愈发突出。其中涉案的李某系快递公司某片区的中层人员,是安保部门的负责人,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所辖片区“不存在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情况发生。
注意到,《刑事裁定书》中显示,涉案的11人中,为顺丰河北、石家庄、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工作人员。杜某利用其为河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员工的便利条件,自己获取一部分公民个人信息,并向被告人汪某、白某等顺丰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购买成某公民个人信息,同时还向被告人刘某、杨某等人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再通过QQ邮箱卖给他人以获取非法利益。
专案民警在杜某倒卖的信息中发现,交易最多的是经常购买保健品和收藏品的客户信息。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荆州警方发现部分人员存在实施电信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推销伪劣保健品、销售假冒收藏品或者以回收藏品等方式进行诈骗。
佰佰安全网提醒:公共场所的管理者、经营者们要加强管理,出入这些场所的人也应警惕,具有防范意识,让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