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连诚
游戏成瘾成了精神疾病?没错!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预先预览版中,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也称游戏障碍)添加到关于成瘾性疾患的章节中,游戏成瘾在精神疾病领域有了专门的归类。昨天,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相关规定正式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范畴,具有积极意义。对医生来说,有了统一、明确、规范的判断界限,即诊断标准;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治疗;对于家属来说,既可以把病人放心地交到专业的医生手上,分享社会医疗资源又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浙江省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陶明教授说。记者 金晶 通讯员 阮芝芳 蒋明 李彬
输了游戏就在胳膊上割一刀 14岁中学男生右手臂伤痕累累
“青少年是游戏成瘾的重灾区,特别是14岁-19岁的初高中生,有了手机、电脑后沉迷游戏,耽误学业不说,甚至还出现自残的现象。”
陶明教授曾接诊过一个14岁男孩小波(化名),父母带他来时,他的右手臂满是伤痕,其中一道伤口还在冒血。
小波的父母平时工作忙,三四年前,小波开始喜欢上玩游戏。一开始玩的是手机游戏,比较简单,小波一关关玩得很顺利。时间久了,小波不满足于手机上玩,要求爸妈升级网带宽,开始到电脑上打游戏,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去上课,一打就是一天一夜,如果父母对他干预就会大吵大闹。
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小波打游戏不再那么顺利,输比赛成了常有的事。每次输了游戏,小波就特别容易冲动,对自己的游戏操作“失误”很后悔,经常惩罚自己,从一开始咬自己一口作为惩罚,到最后发展到输了就要拿刀在自己手臂上割一刀,看着血冒出来,心里才会爽,烦躁的情绪才会释放。就这样,小波的手臂上留下了深深浅浅十几道刀印。直到最近,父母无意中发现小波手臂在流血,把衣袖撩起来一看,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强拉着小波找到陶教授的门诊。
“像小波这样的情况已经算是蛮严重了,除了必要的心理干预,也需要药物干预治疗。”
陶教授说,长期沉迷游戏还会导致人的大脑前额叶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而游戏里的一些暴力情节,会让孩子产生暴力行为。
只想玩游戏不想去学校 五年级男生砸掉家里8台电视
陶教授还接诊过一个小学五年级男生小海(化名),因为沉迷游戏,产生暴力倾向,最后是警察带着来医院的。
“这个孩子家住6楼,迷上玩游戏后,成绩掉得很快,到后来干脆不去学校了。父母着急,有时候说说他,他就火气上来了,不断砸家里的电视,几年工夫,砸了8台电视。有一次,父母说了他几句,他一气之下跑到阳台,把阳台上的花盆全部推下楼,他们家是沿马路的,花盆砸下去弄不好是要砸到人的。路人报警后,警察上来,最后和他爸妈一起把他送到了我这里。”
青少年为什么会游戏成瘾?
和父母关爱缺失、缺朋友、不被尊重都有关系
在陶明教授看来,青少年游戏成瘾往往与在家庭中缺乏父母关爱,不受重视,情感空虚,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朋友,不被尊重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孩子一旦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就会进一步强化游戏的行为,通过游戏来找到自我价值。”
前段时间,陶明教授接诊了一个12岁游戏成瘾的男孩迪迪(化名),详细了解了男孩背后的故事,陶教授不得不感叹,父母的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迪迪从小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的,小学一年级时,迪迪父亲有了外遇,去了外地工作,平时都是妈妈带着生活。妈妈忙工作,也不大管他。二年级开始,迪迪爱上了游戏,回家就躲到房间里玩游戏,作业也不做。在学校,迪迪没有朋友,独来独往,他自己也明显感到被老师、同学疏远和忽略。有一次,因为一点点小事,迪迪在学校和同学打了一架,从此再也不去上学,就闷在家里打游戏,到后来,发展到什么事情都不干,天天泡在网吧里。这时,他爸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到我这里来看。”
陶教授说,父母的关爱,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早期游戏成瘾的孩子,要以行为治疗为主,也就是说,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模式,在学校帮孩子找朋友,在家里多多关心孩子。”
爱玩游戏≠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工作、学习累了,玩一把游戏放松一下,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爱玩游戏,是不是意味着就是游戏成瘾,要被列入精神疾病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很多人玩游戏是一种休闲消遣,虽然每天都会玩一下,但他们能自我控制,就不要过分担心,对于游戏成瘾的界定还是很严格的,不是所有喜欢玩游戏的行为都是成瘾。”陶明教授说。
根据世卫组织对游戏成瘾的特征描述,“游戏成瘾”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1。无法控制地打游戏(频率、强度、打游戏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
3。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非常严格,当事人的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有了诊断标准,也就意味着今后医生会把‘游戏成瘾’作为正式的诊断结果来进行对待,进而开处药方、提供治疗方案,也会有更多的研究者按这个类目,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促进新疗法的产生。”陶教授说。
游戏成瘾危害大 如何科学规范治疗?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主任盘圣明认为,适当玩点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状态,释放压力,而一旦沉迷游戏甚至上瘾,会伤及身体,同时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行为的缺陷,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
首先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
其次影响孩子的心理以及正常的社交功能,“游戏成瘾的孩子,往往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流,和亲近的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游戏越成瘾,社交功能就会越差。”
再次影响社会功能,沉迷游戏,不上学不读书,行为认知偏执怪异,为了游戏,其他一切都不管不顾,最后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游戏成瘾的孩子,容易跟父母反目成仇,而且暴力攻击倾向也会增加。”
那么,对于游戏成瘾,到底如何科学规范治疗?
盘圣明主任介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游戏成瘾的发病率还是很低的,基本在1.7%左右。但是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任由其发展,后果就不堪设想。
目前对游戏成瘾的治疗,临床上多采取家庭、药物、物理相结合的方法。但药物治疗只能减轻部分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的陪伴。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游戏,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试着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过上有质量感有愉悦感有意义感的生活,孩子就会慢慢从游戏的漩涡中解脱出来。”
游戏设计团队里往往有心理学家
靠孩子的自制力是斗不过他们的
当下,青少年玩游戏非常普遍,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并预防孩子游戏成瘾?
“所有的游戏设计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其中包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知道玩家喜欢玩什么,关注什么,就会通过一系列程序设计,让玩家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实现快感,引导玩家持续玩下去。从这一点上来讲,游戏能牢牢抓住孩子心理,但很多家长未必知道自己的小孩,喜欢什么最需要什么。”
佰佰安全网建议
1。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需求,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
2。要制订孩子健康上网的规范,和孩子有商有量;
3。每天要保证和孩子有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4。为孩子创造有归属感、愉悦感的生活;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玩游戏习惯,当孩子有良好的上网行为时,要及时表扬和称赞;
6。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尊重感。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