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通常指光、热、水、风、大气成分等,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资源,可被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或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及能量。气候资源分为热量资源、光能资源、水分资源、风能资源和大气成分资源等。共具有普遍性、清洁性和可再生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

气候资源有什么特点

(1)气候是光照、温度、湿度、降水、风等要素有机组成的。其资源的多少,不但取决于各要素值的大小及其相互配合情况,而且还取决于不同的服务对象以及和其他自然条件的配合情况,不像黄金、煤炭等矿产资源那样多多益善。

(2)气候有时间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具有周期性;有的周期性不明显,变化规律难以捉摸。因此,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因时制宜。中国最古老的农书《氾胜之书》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孟子》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这都说明,栽种作物要掌握时机。如果错过时机,资源稍纵即逝,就白白地浪费了。

特征一、热量带亚热带和温带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中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热量资源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步骤一般包括:

①根据一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特点,确定使用何种气象要素作为评价资源的指标;

②主要作物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和发挥最大生产能力时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及其时空分布;

③开展中小地形的气象观测,摸清光照、气温、降水、蒸散、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规律等。

据专家介绍,气候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农业气候资源和空中云水资源等。

一、风能

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风能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风能利用是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通过风力机将风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和热能等。

二、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作用一:气候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防御气候灾害。

作用二: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气候中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决定着区域种植制度及作物结构。由于我国气候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及规划时,必须尊重气候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产量和优良品质。在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加大区域光照、热量、水分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结合气候资源的开发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及旅游农业,建立有气候特色的地方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