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协商,是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约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达成和解协议,自行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
第二、调解,合同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
第三、仲裁,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断.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
第四、诉讼,人民法院根据合同当事人的请求,在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合同争议的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总和。
一、有无效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的效力角度来对合同纠纷进行的划分。
1.无效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无效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如合同无效后,合同当事人因各自返还因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发生的纠纷,合同无效责任应由何方承担,承担多少之纠纷等等。
2.有效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订立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终止等所发生的一切争议,绝大多数合同纠纷为有效合同纠纷。
二、口头和书面合同纠纷,这是从合同的形式角度来对合同进行的划分。
1.口头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口头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口头合同虽然简便易行,但因为没有书面的证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是不易获得解决的。口头合同多是即时清洁的合同,一般来说,发生纠纷的情况较少。
1.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主观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例如,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价格上涨,卖方借机提高价格,或毁约,或以支付违约金的方式不履行合同。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由此引起纠纷。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1.分清责任是非。协商解决纠纷的基础是分清责任是非。当事人双方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否则,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因为如果双方都以为自己有理,责任在对方。则难以做到互相谅解和达成协议。
2.态度端正,坚持原则。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既互相谅解,以诚相待、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又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进行无原则的和解。尤其是对在纠纷中发现的投机倒把,行贿,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揭发。对于违约责任的处理。只要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是合法的,就应当追究违约责任,过错方应主动承担违约责任,受害方也应当积极向过错方追究违约责任,决不能以协作为名。假公济私,慷国家之慨而中饱私囊。
3.及时解决。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出现僵局,争议迟迟得不到解决时,就不应该继续坚持协商解决的办法,否则会使合同纠纷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一方当事人有故意的不法侵害行为时,更应当及时采取其他方法解决。对于合同纠纷,尽管可以用仲裁、诉讼等方法解决。但由于这样解决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财,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程序便捷。当事人应当了解如何协商解决合同纠纷以及协商解决合同纠纷应注意什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达成和解协议。发生合同纠纷后当事人协商解决,要想为自己争取权益,需要一定的协商技巧。因此,建议合同当事人咨询一下,请提供一些专业的意见。
1、应当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订立合同时首先应当审查对方当事人是否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当事人如果不具备合同主体资格,签订的合同或者不能成立,或者会隐藏巨大的风险。因此,如果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审查其身份证件以确定其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如果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审查其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如果对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与自己签订合同的,应当审查代理人是否具有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
2、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资信情况关系到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的问题。因此在订立合同前,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了解,以避免风险的产生。
3、合同条款应当明确、详尽,避免使用含混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