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行程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医疗卫生 > 内容
隐瞒行程

故意隐瞒行程是什么罪

故意隐瞒行程是否犯罪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疫情期间刻意隐瞒真实行程会构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 一般情况下,故意隐瞒行程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 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

2、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3、 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疫情当下,确诊病例如实反馈行程信息,应当认真配合流调及其他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协助防控工作人员查清疫情传播链条,厘清疫情传染源头,是特殊时期公民应履行的法律责任,容不得半点逃避和推卸。因此,瞒报、谎报不仅于个人无利,更有可能会直接导致疫情区域性扩散,威胁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如果因谎报行程和隐瞒病情导致一定的后果,公安机关势必会根据情节和产生的后果不同,轻则要受到行政拘留,重则会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陷入“出了病房进班房”的窘境。可以说,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是患者个人还是负责防控人员,都如实反映相关情况,才能有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当前,我国面临输入风险与本地病例交织的双重境况,已有多个地区被列为中、高风险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远没有实现疫情防控全面胜利可以在国内自由通行的地步。

隐瞒真实行程及病情不报涉嫌犯罪,但如果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法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行踪进行报告,但是现在是属于新型肺炎的高发时期,所以必须要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准确真实的汇报,如果隐瞒的话,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此时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承担行政责任。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2、 承担民事责任。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故意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4、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隐瞒了行程轨迹会被查到。隐瞒行程轨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取出手机卡是有可能可以避开行程码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取出了手机卡,只要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不使用与自己行程关联的手机号,就可能不能查询到用户的行程的,行程码的定位是基于服务商的基站来进行定位的。

只要手机有信号,或者接收短信和电话,附近的信号基站就会接受手机发出的信息,从而确定行程区域。把手机关掉、开启飞行模式、不使用流量、不拨打电话、不接收短信或许可以避免被记录,否则个人行程是无法隐瞒的。

隐瞒的行程,防疫人员想要查出来,一般是需要通过大数据对嫌疑人的行程进行调查,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嫌疑人具体到达过哪些地方。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出现故意隐瞒行程的行为,一旦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是需要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处罚,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