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毒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贝毒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的一些种类产生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腹泻性贝毒可在贝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对DSP的检测主要采用小鼠生物测定法。

腹泻性贝毒中毒特征及毒理

腹泻性贝毒中毒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和头疼。发病时间可在食后30min或14h不等,一般在48h内恢复健康。一般止泻药不能医治。DSP不是一种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引起轻微的胃肠疾病,而症状也会很快消灭,没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但大田软海绵酸(OA)是强烈的致癌因子。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soning,简称PSP)是一种神经毒素,因人们误食了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而产生麻痹性中毒的现象,所以称之为麻痹性贝毒。其毒理与河豚毒素(TTX)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而抑制神经的传导。麻痹性贝毒在许多种不同的贝毒中毒事件属最严重,因其强烈毒性,经常造成消费者中毒死亡事件,并且具有广布性与高发性。

麻痹性贝毒毒性季节变化特征

PSP在贝体内的累积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这种变化因贝的种类、海域、年度、采样点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PSP在贝体内的含量春冬季较高,夏秋季偏低。调查显示:1996-1997年,大亚湾和大鹏湾的贻贝和扇贝消化腺中的PSP含量是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有所下降,冬季回升。1997-1999年,大亚湾东山海湾染毒高峰期在冬季,大亚湾澳头海湾染毒高峰期却在春季,染毒贝种均为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PSP毒性最强出现在春季,秋季PSP未检出。华贵栉孔扇贝PSP毒性最强出现在冬季,夏秋两季毒性下降,全年均检测出PSP。不同海域贝类的染毒特点基本符合,即:春季和冬季是染毒高峰期,检出率比夏、秋季高。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贝类摄食短裸甲藻后在体内蓄积,被人类食用后产生以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的中毒。它的毒性较低,对小鼠的半致死量为LD5050μg/kg。由于产毒藻短裸甲藻也曾称为Ptychodiscus breve,因此这些毒素也称为Ptychodiscus brevetoxin(PbTx)。

神经性贝毒概述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贝类摄食短裸甲藻后在体内蓄积,被人类食用后产生以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的中毒。从短裸甲藻细胞提取液中分别分离出神经性贝毒共计13种,其中11种成分结构已经确定。神经性贝毒的活性物质主要为Brevetoxin A(BTX-A)、Brevetoxin B(BTX-B)和Hemibrevetoxin B(HeBTX-B)。这类毒素是由短裸甲藻Karenia brevis(又名短凯伦藻,syn. Ptychodiscus breve:Gymnodinidium breve)产生的。由于产毒藻短裸甲藻也曾称为Ptychodiscus breve,因此这些毒素也称为Ptychodiscus brevetoxin(PbTx)。

失忆性贝毒由一种海洋硅藻——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产生的强神经性生物毒素,化学名称为多莫酸。当硅藻大量繁殖时,双壳贝类等低等的海洋动物,能通过摄食藻类饵料而在体内积累大量的DA;一旦被其他动物摄食,就可能引起这些动物中毒或死亡。如果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海马)的谷氨酸受体结合,引起神经系统麻痹,并能导致大脑损伤而失去记忆。

失忆性贝类毒素简介

失忆性贝类毒素(Amnesic Shellfish Toxins,AST或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是由一种海洋硅藻——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产生的强神经性生物毒素,化学名称为多莫酸(domoic acid,简称DA)。一种兴奋性脯氨酸衍生物和神经毒素,是浮游植物代谢的产物,可以在被藻类污染的海洋食物特别是贝类中检测到,其结构与红藻氨酸和谷氨酸相似,是红藻氨酸受体的兴奋剂。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