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的通知
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第116号令)要求,为全面做好我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淮南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淮南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发生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情况,特编制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
一、2005年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05年,全市辖区范围内有5种地质灾害表现突出: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山体失稳与崩塌、堤岸失稳灾害,其中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山体失稳与崩塌、堤坝下沉等4种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各种地质灾害均出现了较往年不同的特点和变化。据最新调查统计,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114处,其中:采空塌陷13处,岩溶塌陷6处,崩塌25处,其它为软土、膨胀土造成的变形地质灾害。
1.地面塌陷灾害。2005年度地面塌陷灾害点有所增加,在各灾点也发生了与往年不同的情况和变化,除已经形成的八公山土坝孜、大瓜地、谢家集李郢孜和九大地区五个地面塌陷群共74个以上的塌陷坑外,新增加了凤台县政务新区、毕家岗矿南社区、八公山杨家地居民社区和八公山麻纺厂居民区地面塌陷点。
据2005年度观测,土坝孜居民区几处地面塌陷坑均无较大变化,大瓜地岩溶塌陷坑有不断向西扩展的趋势,整个洼地被水淹没,直接影响淮凤主干道路基的稳定。
凤台县政务新区在2005年5月2日下午5时首次发生了地面塌陷后,至今未继续发生塌陷,其塌陷形成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大通水泥厂居民区的地面塌陷有了新的变化,塌陷坑由原来的5处增加至6处,其中2号坑向西和向南扩展,并不断发生塌陷,灾害有发展趋向。
毕家岗矿南社区、八公山杨家地居民社区和八公山麻纺厂居民区地面塌陷是2005年新出现的地面塌陷,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舜耕山、八公山和上窑山裸露岩体已形成岩溶溶洞。
2.采空区塌陷灾害。我市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矿区,新矿区塌陷发展较快,总体塌陷面积较上年度有所扩大。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采空区塌陷总面积在108.18km2以上,其中:九大矿区、新谢矿区塌陷面积37.89km??2左右,最大塌陷深度达20m以上;潘谢矿区70.29km??2左右,最大塌陷深度为6.58m。
3.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分布于平圩电厂-田东-洛河湾、凤台县城北以及沈家岗东大井一带,1988年的测量数据显示沉降达160mm,近十几年来未对地面高程进行过测量,没有准确数据,但地面沉降的范围、沉降率均会有变化,有待进一步调查论证。
4.堤岸下沉灾害。主要灾害点为淮河堤坝、淮河支流堤坝和新谢隔堤。2005年汛期未发生较大洪水,淮河堤坝、淮河支流堤坝相对比较稳定,未发现明显下沉和崩岸现象。但是,2006年4月17日新谢隔堤发生了崩塌,崩塌长度90米左右,深度5米左右,隔堤顶部标高由+18.5m下沉到+13.5m左右,目前市防汛指挥部已经责成有关单位进行修复。
5.山体失稳与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凤台县孙家大山、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各采石塘口和基岩裸露区域。2005年孙家大山山体裂缝无明显变化,其它区域存在着山体崩塌或滑坡灾害的隐患,特别对于高架头的采石场,要密切注意滑坡、崩塌灾害的发生。
此外,城市工业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等堆积物逐年增加,构成了2006年对水土污染的地质灾害。
二、2006年地质灾害可能发灾类型、危险区段、威胁对象与范围
根据2005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2006年地质灾害可能的主要发灾类型、危险区段、威胁对象与范围如下:
1.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地段为八公山土坝孜、大瓜地、李郢孜、九大地区和凤台县政务新区,可能的情况为:李郢孜、土坝孜、大瓜地和李更楼地区的地面塌陷在今年汛期可能会有所变化,将与汛期的降雨量呈正比关系,降雨量越大发灾程度越强。大瓜地的岩溶塌陷发展趋势将可能向淮凤公路方向延展,直接威胁淮凤公路的安全。土坝孜街道的岩溶塌陷的发灾情况可能会趋于严重,发展的趋势是向北东、南西方向,与基岩走向一致。九大地区主要是大通水泥厂居民区发生的岩溶塌陷,今年将会有不断扩大之势,是今年汛期防灾的重点地段。凤台县政务新区的地面塌陷灾害可能会沿着地层走向分布,影响整个政务新区的建筑设施和道路,汛期应严加防范。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 责任编辑: 赵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