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下一阶段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见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内政字[2003]18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当前,我区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已完成第二阶段工作目标,第三阶段工作自6月10日开始,力争6月30日结束。第三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巩固成果,防止反复,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坚持两手抓,实现双胜利。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适当调整下一阶段“非典”防治工作政策措施,同时就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在第三阶段“非典”防治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做到思想不麻痹,领导不削弱,工作不松懈。一是全国特别是我区周边省市的“非典”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华北地区还有近千名患者在医院救治,各地散发病例还时有发生。随着人口由单向回流转为双向互流且流动量增加,出现输入性病例的危险也在增大。二是我区本身的防控工作仍然存在潜在隐患,目前每天都有较多发热患者出现,对发热患者的接诊、救治、防护等具体环节还有漏洞和问题;一些营业场所在没有达到“非典”防控要求的情况下便急于重新开业。三是各地区普遍出现松劲、厌战、盲目乐观和麻痹大意情绪。四是至今我们对“非典”致病原因、流行规律等还缺乏完整认识,尚未研制成功特异性药物。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历次会议精神上来,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克服松懈情绪,打好防治“非典”的持久防御战。
二、合理配置工作机构及人员
防治“非典”工作应减少环节、精干力量、保证重点、节约资金,实现科学布控、重点布控、有效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总结“非典”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努力实现较低成本条件下的有效防治和可持续防治。各级指挥部和有关工作网络应根据疫情趋势,精简职能、机构和人员,把与防治“非典”有关工作逐步移交职能部门和专业队伍。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保留办公室,承担新阶段防治工作日常指挥任务;除新成立的财务结算组外,其它各组设联络员 ,并入办公室;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继续承担本单位原有职能,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正常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三、调整防治工作政策措施
(一)不限制外地人员进入我区。不限制我区人员到无“非典”病例发生地区或连续20天无新增疫情报告地区。今后,各地区不再要求流动人员出据健康证明。出国(境)人员需健康证明的,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外交部有关规定办理。
(二)实行区外来人或返区人员健康申报制度。区外来人或返区人员要向所在或接待单位、居留旅馆、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村委会一次性报告是否在疫区居住或滞留,是否与“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体征;同时,签字申明没有隐瞒事实,由此造成危害后果愿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接待或所在单位、居留旅馆、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村委会对其申报内容要进行登记和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实行对来自或途经卫生部动态公布的“非典”流行省区市的外来和返区人员体温监测制度。若发现发热患者,送当地指定医院甄别。进行上述健康检测的境外适用区域,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告的“非典”疫情达到等级城市或地区为准。对健康检测对象的管理,由居留地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管理部门、旅馆、接待单位或所属单位(包括建筑工地)负责。
(四)隔离观察经旗县以上预防控制机构按照部颁标准认定的“非典”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其他接触者,一般不进行隔离观察。公共场所、服务单位、工矿企业、建筑工地、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村牧区基层单位要设置防治“非典”监督员,具体负责所属区域人员健康管理工作。
(五)口岸、民航、铁路、交通部门检疫工作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自治区境内公路检疫站,只在省区交界处设立,不排查出区人员,发现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未经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其它路口设置检疫站点,不得阻断交通。无疫情盟市,在按要求做好外来和返乡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同时,应简化并逐步解除对内管制措施。
(六)慎重开展预防性投药和透视。目前,尚无效果肯定的“非典”防治药物。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要对普通群众使用药物预防,也不要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性预防性投药。对无任何可疑症状的正常人群进行体检性透视判别“非典”不科学,不应对正常人群反复进行体检性透视。
四、当前“非典”防治工作重点
(一)继续抓好目前住院患者的治疗。现阶段还有少数住院患者,应及时采纳最新医疗技术,及时修订救治方案,辩正施治,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二)继续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调队伍应专群结合,以专业流调队伍为主,并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流调工作要坚持社会线索与门诊线索相结合,以发热门诊线索为主,把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关口移向发热门诊。零售药店工作人员也应承担流调责任,对购买治疗发热、咳嗽药品的顾客,要详细询问有关情况,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并指导发热患者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三)搞好发热门诊管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与当地疫情实际相结合,按照“数量适当、合理布局、条件合格、工作规范”的原则设置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已设置的也要收缩调整,够用即可。发热门诊要设置适量隔离观察室认真分诊发热患者,并实行发热门诊免收挂号费制度。发热门诊要尽快配齐设备、完善基础,建立接诊发热患者的长效工作机制。发热门诊要加强对发热病人和留观病人的排查工作,加快病例排除或转诊收治速度,做到既无遗漏,又不盲目扩大。各大医院专家在坚持隔日排查的基础上,对急、重症患者应随时排查;凡无特殊情况者,滞留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发热门诊还要对疑似患者承担预流调责任,疾控中心要抓紧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进行流调知识培训,把流调关口迅速前移至发热门诊。在此基础上,发热门诊、流调专业人员、定点医院应对每一位发热患者形成相互关联、分工协作、及时高效的“三对一”接诊制度,做到发热门诊快确诊、早排查,流调队伍快跟踪、早控制,收治医院快接收、早治疗。各医院要继续抓好内部防护工作,杜绝交叉感染。
(四)一些原来收治“非典”患者、现已具备正常医疗条件的医院应尽快恢复正常诊疗工作。各个医院都要坚持首诊负责制,设立分诊台,正确引导患者就诊。发热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当戴口罩,对未戴口罩的就诊者,医疗机构的导诊、预检人员或发热门诊应当及时提醒;对拒戴口罩造成危害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五)学校要以“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疫情进入学校”为目标,加强校园、家长和医院的联防联控,落实好各项防控制度和措施。中小学复课的具体时间和范围,由旗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自治区管理的高等院校和教育厅管理的直属中专学校复课、放假时间,由教育厅与各学校协商决定。
复课后,学校应坚持通风,实行学生体温日检、日报、出入门管理制度。出现发热情况,由校医及时处置,必要时送当地定点医院甄别和治疗。?教职员工要注意自身健康,减少交往聚会。学校招聘员工,要进行健康检查。学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要严格分开,不允许非教学区人员进入教学区。
(六)疫情地区接待顾客的服务单位和公共场所应通风、消毒,服务人员应戴口罩。因防控“非典”疫情停业的,如符合上述规定和其它法定条件,可重新营业。继续关闭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容易聚集学生的场所,允许开业的时间和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规定。无疫情地区应尽快恢复各种营业场所的正常经营活动。
(七)改变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的盲目、重复、浪费的消毒方式。对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采取的消毒措施,应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
五、建立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长效机制
(一)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完善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治疗救治体系,从组织机构、指挥调度、队伍建设、设施条件、物质储备、技术方案等方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准备。
(二)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卫生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进行立法研究工作。
(三)加强医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加快自治区、盟市、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快盟市传染病医院、旗县综合医院传染病房、苏木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改扩建工作。尽快设立自治区、盟市两级急救中心,改善自治区、盟市两级卫生监督和药品检验机构工作条件,加强蒙医蒙药研究开发,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学远程继续教育卫星网络。
(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保留一定数量专业化流调队伍的同时 ,培训和储备一批平战结合的业余流调人员,以紧急应对大规模突发性疫情。
(五)加快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建立起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等要素齐全、衔接配套、运转灵活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农村牧区卫生工作,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解决农牧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大病统筹问题。
(六)进一步巩固、改进、完善城市的市、区、街、居、户和农村牧区的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户五级群防群控机制及网络,建立层层负责、级级承包,群防、医防、自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加强对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两级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配备必要设备,形成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协调配套的疫情防范体系。
(七)加强环保和环卫工作,治理环境和水污染,清除卫生死角,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普及防治“非典”基本知识,引导人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民破除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疏于洗手、共用毛巾、爱挖鼻孔、随处便溺、猎食野味、同盘共餐、不勤洗澡、不洁厕所“十大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的社会新风。
(八)严禁接触和违法猎杀、经营、出售、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坚决查处走私贩运和非法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产品行为。专门经营野生动物或企业名称中有“野味店”等字样的,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从重处罚擅自在店名或牌扁中使用“野味店”等字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上述问题,由林业、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九)加强医药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我区医药工业发展和布局问题,凡能够自己生产的应立足于自产。区内有关企业应有所准备,一旦需要,立即启动生产(如消杀药品、防护服装、被褥等)。要加快中蒙药研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并尽快形成规模,使其在自治区医疗救治工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六、全面总结“非典”防控工作
(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基本的经验有三条:一是紧密依靠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这是有效抗击“非典”的根本保证;二是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八个到位”,牢牢抓住“防、控、治、管”四个环节,把工作做实做细,这是有效抗击“非典”的关键;三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这是有效抗击“非典”的基础。在历时两个月的抗击“非典”战役中,全区上下总动员,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量之强为近几十年所没有。在取得这场战役的初步胜利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系统、全面地进行总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指挥系统、各部门、各行业发挥职能作用,各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全力救治,全社会广泛参与、群防群控等。同时,还应当认真总结教训,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抗击“非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教训。要成立“非典”科研攻关小组,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使人们对“非典”的发病机理、传播规律以及医疗救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于我区今后若干年或者更长远时间都是非常有益的成果。
(二)客观评估并努力减少“非典”疫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1至4月份,我区国民经济受“非典”疫情影响不大,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入4月份,商贸、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增长势头开始回落,但不明显。“非典”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期,一些问题可能在今后几个月才逐步显现出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自治区计划、统计和各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统计监控工作,准确评估“非典”疫情对全区经济的影响,并对经济运行状况及走势作出科学判断和预测,及时提出促进我区经济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调控措施。自治区政府调研室要将此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对于“非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由全社会共同分担。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后半年的努力把损失夺回来;各项社会事业主要是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完成全面目标任务。承担救治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除政府适当补贴外,主要是靠恢复正常经营挽回经济损失。从现在开始,应着手这方面工作,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此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继续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前一阶段为防治“非典”疫情而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进行一次回顾性审查和清理,该保留的保留,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发布的相关文件、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处,以本意见为准。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三年六月十三日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 责任编辑: 赵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