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发布非典型肺炎防治有关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发布文号:
非典型肺炎是指目前病原尚不明确,近期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流行,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为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司组织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有关的技术方案,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执行。现将上述方案发布在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ChinaCDC.net.cn)上。我司2月13日发布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等技术方案(卫疾控传一便函[2003]17号)停止使用。
由于该病病因尚未查明,其技术方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修改和完善。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对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有何建议和修改意见,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电子信箱:division-1@163.com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二OO三年四月二日
附件1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1.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1.2 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
有发热(>38℃)和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
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
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备注:
1.密切接触是指护理或探视非典型肺炎病例、与病例曾居住在一起(包括住院)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2.非典型肺炎流行区是指有原发非典型肺炎病例,并造成传播的地区,不包括已明确为输入性病例,并由该输入性病例造成一定传播的地区。
3.病人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泻。
4.排除疾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原发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附件2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
一、推荐治疗方案
(一)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二)对症治疗:
1、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
4、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应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
(三)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儿童慎用。
(五)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六)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七)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八)重症病人的处理和治疗:
1、有明显呼吸困难或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要进行监护。
2、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首选鼻罩CPAP的方法。常用的压力水平为4-10cmH2O。应选择适当的罩,并应持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直到病情缓解。推荐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标准:呼吸次数>30次/分;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
3、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90%或氧合指数<200mmHg,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应该及时考虑进行有创的正压通气治疗。
4、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有困难或条件不足,应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二、非典型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
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
附件3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由于非典型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结合前阶段的防治经验,特制定本指南。
1、基本要求
1.1 全体医护人要提高认识,特别是急诊、门诊工作人员,要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1.2 医院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病人诊室,诊室应通风良好。
1.3 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留观室,专留观室须与其他留观室隔离。无特殊原因,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转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定点医院专门病房由感染(传染)科、呼吸科和ICU医护人员组成的联合救治小组管理。
1.4 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1.5 综合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措施,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1.6 其他普通病区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2、非典型肺炎病区管理
2.1 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收治在专门病区,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
(2)专门病区内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
(3)医护人员办公室应通风良好,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4)疑似病人与确诊病人要收入不同的病房;
(5)进入病区应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6)病区出入口应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2.2 住院病人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离开病区。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尽可能分别隔离。
2.3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病人危重等情况,确需非探视不可,探视者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3、病区的消毒隔离
3.1 空气消毒
3.1.1 非典型肺炎病房的空气消毒处理
需要定期消毒的有隔离病房、放射科机房、病区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病人电梯间、门诊候诊室、病区走廊等。
病房有人的情况下:
①强调病房的通风,特别是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排气扇)。
②可用乳酸加热熏蒸消毒,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按下表用量将乳酸溶于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
附表:以净高为3m计算,面积大小不同的房间所用乳酸量
面积(m2)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乳酸用量(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病房无人的情况下:
①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
②0.5%的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3%过氧化氢喷雾,用量为20-40ml/m3,作用60分钟;或用活化后的二氧化氯,浓度为0.05%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30分钟;或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或有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原液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剂用作空气消毒均需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消毒时关闭门窗),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方能保证消毒效果。每天应消毒1次,消毒时腾空房间,密闭门窗进行喷雾,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能开门窗通风。
3.1.2 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ICU病房必须专用,不能收治其他病人。
3.2 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病房、走廊、检查室、X光室、B超室、检验室、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拖地)。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可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房门口、病区出入口可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
3.3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有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经消毒后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倒入病房厕所,每天消毒痰具一次。
3.4 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3.4.1 病人使用的被服、口罩要定时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及时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的发生。便器、浴盆的消毒可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3.4.2 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建议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4.3 体温计使用后可即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每次使用后应即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4.4 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消毒。救护车运载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应开窗通风,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3.5 使用后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3.6 污水处理。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现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使总余氯量在≥6.5mg/L。
3.7 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4、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4.1医护办公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2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4小时应更换;进入病房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和鞋套。
4.3 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4.4 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除做好上述防护外,应戴防护眼镜。
4.5 医护人员在进入、离开病区时,要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附件4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1、核实诊断
2、病例个案调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发病治疗情况
(3)接触者调查
(4)有关因素调查
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
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
(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
(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
(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分析总结要点
(1)三间分布
(2)临床分析
(3)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4)病例间相互关系
(5)潜伏期分析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编号:
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姓名: 性别:1.男 2.女 年龄: 岁 月 户主姓名:
职业:A.医院工作人员:a.医生 b.护士 c.护工 d.行政管理人员 e.其他 科室:
B.非医院工作者:a.幼托儿童 b.散居儿童 c.学生 d.教师 e.保育保姆 f.饮炊食品业
g.商业服务 h.工人 i.民工 j.农民 k.牧民 l.渔(船)民 m.干部职员
n.离退人员 o.家务待业 p.其他 q.不详
家庭地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 发病地点: 市 县(区)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有打√)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A.发热(>38℃) 有 □ 无 □ 不详 □
B.咳嗽 有 □ 无 □ 不详 □
C.咳痰 有 □ 无 □ 不详 □
D.胸闷 有 □ 无 □ 不详 □
E.鼻塞 有 □ 无 □ 不详 □
F.流鼻涕 有 □ 无 □ 不详 □
G.打喷嚏 有 □ 无 □ 不详 □
H.咽痛 有 □ 无 □ 不详 □
I.咽红 有 □ 无 □ 不详 □
J.罗音 有 □ 无 □ 不详 □
K.呼吸加速 有 □ 无 □ 不详 □
L.气促 有 □ 无 □ 不详 □
M.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 □ 无 □ 不详 □
N.其他
发热描述:最高: ℃ 入院: ℃ 咳痰性状描述(颜色、性状、量等)
2.治疗情况
是否住院治疗: 有□ 无□ 不详□
如果是,收治医院: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处于隔离病房: 有□ 无□ 不详□
上呼吸机: 有□ 无□ 不详□
如果病人没有住院治疗,是否在家隔离: 有□ 无□ 不详□
使用抗菌素治疗: 有□ 无□ 不详□
使用抗病毒药物: 有□ 无□ 不详□
3.实验室检测
项 目
检测时间
结 果
(WBC、中性、淋巴细胞)
胸部X光
(详细描述)
其 它
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
1.发病前2周有无与类似病人接触: a.有 b.无 c.不详
如果有,
与患者接触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地区
发病时间
接触时间
(起止)
A
B
C
D
E
F
G
A.接触方式:a.与病人同进餐 b.与病人同处一室 c.与病人同一病区 d.与病人共用食具、茶具、毛巾、玩具等 e.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 f.诊治、护理 g.看望 i.其他接触:
B.接触地点:a.家 b.工作单位 c.学校 d.集体宿舍 e.医院 f.室内公共场所d.其他
C.接触频率描述:a.经常 b.偶而
D.接触时场所通风情况:a.良好 b.不良(未开门开窗 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E.接触时有无戴口罩:a.无 b.一次性 c.十二层棉纱式 d.b+c;
F.接触时有无戴手套:a. 无 b. 有
G.接触后有无洗手: a. 无 b.每次都消毒 c.每次都洗但不消毒 d.经常洗 e.偶尔洗
H.请描述接触时病人的状态:
2.发病前2周有无外出史: a.有 b.无 c.不详
如果有,则(具体地点、时间):
a.去过外市( ) b. 医院( )
c.农贸市场( ) d.有外地人到家中( )
e.其它( )
3.患者环境卫生状况
1)住宅周围卫生
农贸市场:a.无 b.有 如果有,则距离为 米。主要禽畜品种:
禽畜养殖场所:a.无 b.有 如果有,则距离为 米。主要品种:
其他(如有无异常发病死亡等)
2)病房情况
A通风情况:a.通风良好 b.通风不良(未开门开窗、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B.发病前5天开窗情况:a.经常 b.偶尔 c.不开
C.近期如使用空调, 小时/天;空调种类:a.中央 b.分体
3)工作场所情况:
4.发病后2周病例的接触者情况:
类别
人数
发病人数
发病者情况(姓名、与患者关系、接触时间、发病时间)
家属
亲友
同事
医务
*同上表。
5.如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填写本项:
(1)最早接触病人时间: 年 月 日,最近一次接触病人时间: 年 月 日。
(2)发病前两周内与同类肺炎病例接触程度(可选多项):
a. 抢救AP病人或与AP病人直接近距离接触;
b. 每日常规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c. 偶尔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d. 在有AP病人的病区工作,未进入病房,未与病人直接接触;
e. 在其它病区(非AP病人隔离区)工作。
6.发病前2周内接触动物(禽鸟类、罕见动物等)情况:
接触动物情况
接触方式
时间
地点
动物名称
购销
饲养
屠宰
烹饪
生吃
玩耍
观赏
其他
三、转归及诊断
A.初始诊断:
B.调查结论:a.疑似非典型肺炎 b.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 c.排除非典型肺炎
C.转归:
a.痊愈。如果病人住院治疗,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b.死亡。死亡时间: 年 月 日。
c.其他。如:
D.初步分析:
(本次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患者可能传播来源和高危因素)
调查时间:
调查者签名: 单位:
附件5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
编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业
家庭
住址
单位
发病地点
发病日期
住院日期
住院号
发热
咳嗽
胸片或CT
WBC
其他
同类病例接触史或有传染性
临床分型
医院诊断
报告日期
收治单位
是否上呼吸机
核实诊断
备注
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报告人: 报告单位(盖章):
附件6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
一、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采集
病毒分离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采集标本的质量,及其保存运输等环节。为提高病毒的分离率,在发病早期,可每天采集1份咽拭子,采集多份痰液。
(1)鼻咽拭子: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棉签头浸入含4~5 ml样本运输液的螺口试管中,尾部弃去。
(2)痰液:让病人将痰液咳入无菌平皿中,然后用棉签刮取痰液放入含4~5 ml样本运输液的螺口试管中。
(3)嗽口液:用10ml洗液嗽口。
(4)尸检标本:取肺、肝、肾、心、淋巴结、血凝块等组织2厘米×2厘米大小,置于10 螺口试管中。每种组织需要5~10管。
2、标本保存上送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冷冻保存,如未能及时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常用的样品运输液为:pH7.4~7.6的Hank's,Eagle's或水解乳蛋白液。
为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在采样液中需加入青、链霉素,终浓度为每毫升 1000单位青霉素和100μg的链霉素,(也可用庆大霉素,其终浓度为每毫升 1mg,)同时加制霉菌素,终浓度为每毫升4μg。
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采集
细菌培养标本最好在抗感染治疗之前采集,可采集咽拭子或痰液。
1) 咽拭子:用无菌湿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再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
2) 痰液:让病人直接将痰液咳入无菌平皿中。
2、保存运送
做细菌分离培养的样本密封好常温下2小时内送检。
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
1、采集
须采集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1)尽早采集急性期血样,最迟不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则在发病后2~4周采集。
2)无菌采集5ml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冷冻。
3)详细登记有关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发病日期、采样日期等。
2、运送保管
1)血清标本应带冰在24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应分装多管冷冻保存。
2)标本至实验室后,病毒分离标本应尽快进行接种分离,48h内能进行接种的可置于4℃保存,如未能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
3)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或以下。
四、实验室安全指南
样本检验采取就地检验的原则,当地医院能开展的项目在当地检测,同时将血清样本和咽拭子等相关样本送当地疾控中心检验。
病原分离检测必须在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防护原则进行。
附件7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
1、对住过病人的房间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M3)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2、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M2喷雾2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3、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房间)。
4、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5、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附件8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3.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 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mg/L~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 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9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 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 5000 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家用物品、家俱: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9.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min~3 min。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10.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1.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ml(1g/m3),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 ,作用60min。
12.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附件9: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
1、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
2、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4、对出现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应进行医学监测,并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消毒措施。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要加强卫生宣传,还要在病人周围加强监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
8、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证商场、超市、影剧院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必要时应对供送气设备进行消毒(方法同公共场所)。根据季节变化,尽可能开窗通风换气。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 责任编辑: 赵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