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爆山东大学硕士毕业生陈振抄袭安徽大学毕业生刘俊玲的论文。今日,山东大学发布通报,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作假,决定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取消其导师刘旭光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据山东大学通报,2009年9月起,陈振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档案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5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刘旭光教授。而据华商报报道,刘俊玲毕业于安徽大学,2012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据网络截图对比,两篇论文正文部分高度雷同,从题目、摘要到目录,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论文最后“致谢”部分更改了导师名字。
山东大学称,经历史文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构成学位论文作假,取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安全网延伸阅读:论文抄袭背后的真问题
媒体报道“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一事后,山东大学启动了相应调查处理程序。2016年1月25日,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向澎湃新闻回应,经调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确为抄袭,其他相关调查仍在继续。
@刘建国:其实,每个高校都配备了论文检测软件,但仍难以杜绝抄袭行为。目前的现实,在于导师缺乏严格的把关,只是依赖于软件检测结果。假如,技术层面出现疏漏,而导师又不能及时补位,必然会滋生抄袭不正之风。
@王捷:这次山东大学的反应,确实可以说明学术抄袭终于动真格了,难得,也是好事。当然,到底是不是动真格的,还要看最终的处理结果,而不是只看行动。如果处理结果轻飘飘,如此兴师动众,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看。那么最终结果如何呢?公众拭目以待。
@李志朋:论文抄袭固然不对,但同时需要我们反思的是,所谓论文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是否“足斤足两”?如今的论文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给学生们的压力是否“过了度”?抄袭者的错误很显而易见,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错误的出现更值得思量。
@陈孝斌:学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频出,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倘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差不多就过了”,那么学生必定会在学校的纵容之下,抄袭之风暗中盛行,成为不公开的秘密。关键还是学校要严把毕业论文关口,真正从过与不过的末端发力,倒逼学生们正学风、下真功,用知识和能力赢得学位。
@胡勇俊:依我看,论文被抄袭,再一次向社会发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常识,从基础做起,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体系建设,及时检讨社会短板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
( 责任编辑: 刘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