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2016年6月8日凌晨,渝中区石板坡立交附近发出连续撞击声,一辆比亚迪轿车冲关,在公路上逆行发生多起擦挂,最终迎面和一辆小轿车相撞,被挤上路沿无法动弹。设卡民警迅速包围,却发现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有自残行为……
6月8日下午,知情人向记者回忆了事发经过。昨天零时25分,石板坡立交附近,渝中区交巡警支队民警在此设卡检查酒驾。一辆黑色比亚迪轿车从中兴路往南区路方向驶来,民警上前示意停车。距离民警还有10余米时,比亚迪突然加速冲关。民警躲开。
由于警方设卡,前方还有临检车辆排队等待放行,车道变窄,比亚迪像脱缰野马,连续擦挂数车后,被堵在路中。
随即,比亚迪开始倒车,准备冲向道路中的隔离带,隔离带太高,比亚迪底盘太低,“砰”一声撞击后,比亚迪只是倒转了车头,见状,比亚迪直接逆行。
为躲避迎面驶来的车辆,比亚迪左躲右晃,最终撞上一辆轿车,被挤上路沿才停下来。民警迅速合围上去。目击者介绍,比亚迪被挤上路沿后,车窗紧闭,驾驶员继续踩油门想撞开面前的轿车。
民警发现,这名驾驶员拿出硬物在自己身上乱划,冒出鲜血。见状,民警向群众借来一辆折叠滑板车,将比亚迪的挡风玻璃敲碎,将其制服解救。
此时,比亚迪车头已严重变形。目击者称,这名驾驶员被民警带离时,身上并没酒味。知情人透露,他疑是毒驾。目前,警方正在对此进一步调查。
如何预防毒驾
加强监管
我国申领驾证,并不检查申领者有无吸毒史。据统计,浙江在册的12万吸毒人员中,有1/4的人持有机动车驾驶证。根据在武汉的调研,这一比例已达1/3,由于吸毒行为的隐蔽性和检测的滞后性,被查出的‘毒驾’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事先检查、源头管控,才是治本之道。
办理过北京“毒驾”第一案的丰台区检察院公诉处处长马若怡说,该院共办理过5件“毒驾”案,其中3件驾驶人是“的哥”。她建议飞机、火车、船舶、公交、地铁、出租和长途客运等事关公共安全的行业,招聘司机时应当检查“涉毒”状况,将有吸毒史的应聘者挡在“门外”。
加强对吸毒人员驾驶资格的管理,也是预防“毒驾”的有效措施之一。董来超认为,缉毒部门在查处吸毒违法行为人时,应该同时查吸毒人员是否具有驾驶资格,并与交警部门协作,针对有吸毒史人员、吸毒成瘾人员及被责令社区戒毒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区分不同情形分别采取申领从严把关、延期审验、不予申请和审验及暂扣、注销驾照等措施。因戒毒难、复吸率高,两部门还应该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唾液测毒
不能路边检测,也是“毒驾”频发的原因之一。交警让司机对着仪器吹口气,立即就能测出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而缉毒人员要想知道司机是否涉嫌“毒驾”,一般采取尿检、血检的方法,结果要等到数小时甚至24小时后才能出来。
而‘唾液测毒’可以当场出结果。据介绍,“唾液测毒”只需一个测试条或一个特制棉签,只要沾有司机唾液的测试条呈阳性、棉签颜色改变,就可认定其吸食了毒品,准确度达95%以上。‘唾液测毒’灵敏度很高,吸毒两天内查出的概率达99%。另外,有些药物含有部分受管制的精神性药品成分,‘唾液测毒’还能区分出是‘吃药’还是‘吸毒’。
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用“唾液测毒”技术在路边对司机进行吸毒筛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浙江公安厅禁毒总队采用唾液技术在路边对司机进行吸毒检验,取得良好效果。浙江、江苏、内蒙古和云南等地也在使用这项技术进行路边筛查。‘唾液测毒’成本很高,普及尚有难度。同时,‘唾液测毒’只是粗筛,并不能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使用。
( 责任编辑: 杨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