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北京市控烟条例》将正式实施。北京西站多个显示屏已提前滚动播报禁烟宣传信息。
今天(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条例”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正式实施。该条例可以理解为“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违者将处罚款。
此前,5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这被认为是通过调整消费税来达到控制烟民数量的目的。
但是,一组数据可以表明控烟形势依然严峻。2003年11月10日我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央广网统计发现,2004至2014年,全国卷烟生产总量从18744.13亿支,增加到2014年的26098.05亿支,十一年间增加了7353.92亿支,增长率39%。而北京市的卷烟生产量自2004至2013年的十年间也增加了77.16亿支,增长率达62%。对于如何实现真正有效控烟,专家认为,一方面应通过罚款和提税来控制烟民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严格控制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控烟之难:行业利益和腐败推手
我国控烟履约的进程如此迟缓而艰难,原因何在?“控烟难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公款买烟、三公经费乱支出的腐败推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曾对媒体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本应是控烟禁烟的推行者,却变成了烟草购买者甚至推销者,起到了相当负面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认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不作为是一个原因。比如多个缔约国的实践证明,在烟草制品的包装盒上印制醒目、清晰、画面较大的黑肺、烂牙、病容等警示图案,能够更强烈地传递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达到促使部分烟草使用者戒烟和阻止新的吸烟者。但相关部门始终不推动这项工作,只是在烟盒上印制字体很小、反差也很小的“吸烟有害健康”等意思较为含糊的警示文字。
吴明还分析,我国的控烟履约机制也存在问题。《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设立或加强并资助国家烟草控制协调机构”,建立一个完全摆脱烟草业利益、坚定维护政府履约立场、领导我国控烟进程的履约机制。但我国是由烟草专卖局的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控烟履约,这等于让与烟草生产、销售等有关的管理部门来负责烟草控制。这种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体制,导致无法摆脱烟草企业利益的影响。
另外,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黄洁夫指出,很多领导干部长期吸烟,不仅对自己有害,而且不利于单位创建无烟环境,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专家对策:罚款解决不了控烟问题
“控烟必须从源头上控制,罚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控烟是大势所趋,中国烟草业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虽然广受舆论批评,但不能一禁了之。应先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形成积极的控烟氛围,然后抑制卷烟消费需求,再严格控制卷烟生产和销售,才是正解。他还认为,一味减少和限制卷烟生产,后果不难想象,影响GDP增长,因为它带动了很多副行业的发展”。
对于通过提高卷烟消费税来控烟,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高烟草税率和价格是最有效的单向控烟措施,消费税率和价格提高将直接抑制烟草消费,尤其是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吸烟。
同时,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迟方旭对媒体表示,今后的控烟工作关键是要把法规落到实处,多部门执法要避免相互推诿扯皮,执法部门应该多走访、多暗访,形成长效机制,对在禁烟区域、限制吸烟区域的吸烟者和管理者加大处罚力度。
“控烟条例实施一年多上万人被罚,整体情况有所好转,监管力度还应该加大。”深圳市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文辉对媒体表示。据了解,深圳控烟条例实施以来已有上万人违规吸烟被罚,有3个场所因为劝阻吸烟不力被罚,每个被罚2000元。
更多有关控烟相关报道请关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