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病害

首页 > 知识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鱼腥草病害

鱼腥草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绢病:主要危害鱼腥草近地面根茎部,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层。

2 、叶斑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上生浅灰色霉。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中心有时穿孔,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3、茎腐病:茎部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略呈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明显轮纹,上生小黑点。发病后期茎部腐烂枯死。

鱼腥草病害发生原因

1、连作。鱼腥草选择本地野生驯化品种常年种植,种植期可从10月至翌年4月,且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土地复种指数高,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2、种茎未消毒。鱼腥草采用地下茎分段直播,但我镇95%以上的农户在播种前均不进行浸种消毒。

1、白绢病:主要危害鱼腥草近地面根茎部,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层。

治疗方法: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8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浇病株根茎和邻近植株及土壤。

2、叶斑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上生浅灰色霉。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中心有时穿孔,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治疗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3、茎腐病:茎部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略呈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明显轮纹,上生小黑点。发病后期茎部腐烂枯死。

1、田间症状

多发生在作物生长后期,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变黄,发病部位近地面根茎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坏死,以后迅速腐烂,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覆盖病部,然后菌丝层变浅褐,最后褐色。以后在布满菌丝的茎及附近土壤产生酷似油菜籽状的菌核。菌核行程初期为白色球形小颗粒,直径0.1-1mm,老熟后为黄褐色至褐色,直径在1-2mm,在连续阴雨条件下,病株地表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白色菌丝和菌核。到后期,整个植株枯黄而死。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组织紧密,表面粗糙或光滑,表层细胞小,色深,内部细胞大,色浅或无色。菌丝大多无色或浅色。

3、发病规律

1、合理轮作:鱼腥草主要种植于旱地,可与玉米、辣椒、豆科作物等进行轮作。

2、种茎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晾干后再播种。

3、高畦窄厢:选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栽培;采用高畦窄厢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质底肥、增施磷钾肥;注意及时排水;及时拔除病株和杂草。

4、施用生石灰: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病重地块667平方米施用生石灰75- 100kg 调节土壤酸碱度。

5、药剂防治

白绢病: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8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浇病株根茎和邻近植株及土壤。

发表我的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聚合目录